肾康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肾康网 > 尿酸高不只会痛风 更是肾病隐患

尿酸高不只会痛风 更是肾病隐患

时间:2021-09-09 23:33:18

相关推荐

又到夏季,不少大连人趁着海鲜上市,配着啤酒大快朵颐了一把,可随之而来的是一些患者的痛风又犯了,一瘸一拐地来到医院就诊。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与饮食结构的改变,在体检中发现尿酸高的人群比例持续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而且更“偏爱”男性,常伴发痛风、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及肾脏疾病。但由于人们对高尿酸血症的重视不足,相当一部分患者处于“不疼不治”的状态,结果短短几年时间就把肾脏搞坏了。日前,新商报健康体验营携手大医一院内分泌科举办义诊活动,从预防到治疗重新为市民“补补课”。

遗传之外饮食是主因 长期尿酸高肾脏受累

记者看到,一名年仅22岁体重高达197斤的大学生拄着拐杖来到现场。他一直尿酸高,但因只发生过一次痛风,并未在意。前几日,他和朋友吃海鲜喝啤酒,结果第二天大拇脚趾关节疼痛难忍,皮肤发烫,肿得锃亮,连鞋都穿不进去了。杜建玲告诉记者,近年来原本专属于中老年人的痛风逐渐年轻化,没有家族史的人,发病的也不少。他们多数偏爱肉类、海鲜、动物内脏、火锅、碳酸饮料等高嘌呤食物。

“然而,不少人并不把尿酸高当回事,饮食上总觉得不差这一顿。”杜建玲表示,高尿酸血症作为代谢综合征的成员,痛风只是危害的冰山一角,不少患者就诊时,已经形成泌尿系统结石等尿酸性肾病。如果听之任之,不仅痛风频繁发作,而且肾损伤也不断加剧,进展到最后就是终末期肾脏疾病。高尿酸血症的危害还远不止于此,它常常还会与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一系列代谢综合征互相影响,互相加重病情,并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等风险,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可小视。

光靠控制饮食还不够 运动过程需随时饮水

高嘌呤饮食是导致尿酸高的主因之一,不吃药,控制饮食就能够限制体内的嘌呤了吗?杜建玲介绍,人体的尿酸80%来源于自身嘌呤代谢,只有20%来源于食物摄取。一般男性血尿酸值上限7毫克每分升,女性为6毫克每分升。严格的低嘌呤或无嘌呤饮食,会使血尿酸值下降约1毫克每分升,因此高于上限1个单位的轻度患者,可以通过控制饮食降下来,而中重度患者额外仍需规范用药。

除了要严控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促进尿酸的排泄也是重中之重。建议患者少吃酸性食品,多喝碱性水碱化尿液,保证每天尿量2000~2500毫升。也就是说,日饮水量起码应达到2500~3000毫升,但需注意也不应过多,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此外,运动能降低脂肪含量,对控制疾病也有帮助。但运动大量出汗,若不注意饮水,会使尿液浓缩,尿酸反而更易形成结晶,更易在有损伤的关节或肾脏沉积,加重痛风或结石。建议患者一定要尽可能避开关节容易受累、受伤的运动形式,及时补充水分,以利于尿酸的排出。

用药治疗需分清病因高危人群每半年筛查

不少患者体检发现血尿酸高,医生建议进一步检查血液、尿液相关指标,并做泌尿系统超声检查,看是否有肾脏损伤和结石。但患者不理解,既然尿酸高,靠服药降下来就行了,为啥要做那么多检查?杜建玲表示,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取决于尿酸升高的具体原因。目前认为有三种情况,一是自身尿酸产生过多,二是排泄得太少,第三种是二者综合作用。治疗必须分清病因。

如果检查区别出患者是尿酸生成太多,就要用抑制生成的药物,如果患者排泄过少,一般需要用药促进排泄。但本身肾功能不好的人,加速排泄可能会加重肾脏的损伤,加剧结石的产生。因此,如果不在治疗前明确病因,可能既无法使药物治疗达到理想效果,更会对患者健康造成伤害。

杜建玲建议,对于没有代谢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一般男性在40岁以后,女性在绝经以后,应当每年体检,检查血尿酸等指标。有家族史或肥胖的高危人群,筛查年龄应提前,如30岁的肥胖患者就应从30岁开始,每半年查一次血尿酸。

更多精彩

❦ 最适合肾病的食物,了解一下!

❦ 患有肾病要注意:这5种食物,遇到不要碰

❦ 得了肾病吃什么?答案是:2种菜、2种肉、2种水果

如果觉得《尿酸高不只会痛风 更是肾病隐患》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