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康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肾康网 > 陶瓷艺术名家查元康

陶瓷艺术名家查元康

时间:2023-01-01 14:47:00

相关推荐

新华在线网 祁成志

查元康

锦竹园·一步斋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

宜兴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宜兴市蜀山印社社长

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

无锡市书协篆刻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

宜兴市陶都文学院院聘作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兼职教授

哈尔滨工程大学兼职教授

江苏理工学院兼职教授

中国紫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宜兴市紫砂收藏鉴赏专委会常务理事

宜兴市第九届、十届政协委员

查元康,1955年生于宜兴市张渚镇,祖籍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笔名:半池,曾用斋名:石醒刀醉斋、晋砖斋、紫玉山房。现用斋号:一步斋。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专业研究生毕业。上世纪八十年代拜我国著名书画篆刻家、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先生为师。陶刻师从著名陶刻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毛国强先生。中国画师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著名画家李白玲教授。

从艺四十年,略有所获。1988年起连任宜兴市第九、十届政协委员。1996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从上世纪80年代起在国家级书法篆刻陶艺比赛中获奖30余次。11月“国粹壶”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新加坡会议)上作为国礼赠新加坡总统塞拉潘·纳丹。其陶艺作品在4月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联合主办,江苏省雕塑家协会承办的“工匠精神琢境——江苏雕刻艺术作品邀请展”上“紫砂六角大花瓶”展出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儒·释·道”组壶被南京博物馆收藏;“鱼水情”壶被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收藏等。被选为“中国紫砂”续集“紫泥春华”紫砂艺术专题片查元康卷。安徽省电视台《天下安徽人》栏目来宜拍摄专题片查元康卷上、下集。被授予“宜兴市十大书香润德”家庭称号。书画篆刻论文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

2000年创办“查元康书画印陶艺工作室”,专业从事书画陶艺的设计与创作。

勤于学,善于思,敏于行

——观元康陶刻作品有感

毛国强

前日,元康拿来曼生十八品陶刻作品要我点评,我很高兴。因为师徒之间最好的交往方式莫过于此。谈艺、点评、交流是一件很快乐和开心的事情。

曼生十八品是从曼生三十六品中遴选出来的款式,它有别于我们常说的“曼生十八式”,是选其中画面较宽、适应装饰的,故为十八品。陈曼生是清代著名的书画篆刻家,嘉庆年间任溧阳知县期间,闲时多艺游,开创文人陶刻,是文人陶刻的开山鼻祖,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后人多效仿之。而元康陶刻的“十八品”不是纯摹仿,而是根据壶面的需要来进行创作的。无论是书、画、印的装饰和刀法的运用都有自己的想法。这对于一个陶刻作者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我想说的是,有想法总比没想法好。因为有想法才能有新意,有新意才能有创造,有创造才能立风格。我们常讲学习传统,从我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学习传统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大量学习传统经典的基础上,最后形成自己的面貌,这才是一个真正学艺者所要认清的问题。

纵观元康这批陶刻作品,山水、花鸟、人物、印章,真草隶篆皆有染指,取法广博,颇见功力。其中有两点值得一提:其一,近年来,元康注重人物画的学习与研究。他创作的人物画,皆从生活中来,浓厚的烟火气息,喜闻乐见的茶画。他取法乎上,宋代梁楷,清代黄慎,近代齐白石、丰子恺,乃至民间砖雕、木刻、年画、剪纸中汲取养料,初步形成了那种稚拙幽默、憨态可掬的画风。其二,在陶刻的用刀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常用篆刻刀进行陶刻。在体现苍茫老辣之感的同时,也不乏细腻精雕之味。这是他长期进行篆刻创作,熟练掌握篆刻用刀的必然结果。我从来不反对学生们进行各方面的探索,并鼓励他们在学习掌握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努力创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正如清代书画大家郑板桥《画论》云:“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古人名言,不言而喻,泾渭分明。元康深解此理,甚感欣慰。

岁月匆匆如白驹过隙,元康学弟与我师徒结缘已二十八载。《礼记·学记》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此为师道精神,亦为后学崇尚之理也。元康“勤于学、善于思、敏于行”。精力充沛,才思敏捷,假以时日,大成可期也。愿以此短文,与其共勉。

9月5日

如果觉得《陶瓷艺术名家查元康》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