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康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肾康网 > 慢性肾病患者“蛋白质”每天在丢失 为何医生却让吃低蛋白饮食?

慢性肾病患者“蛋白质”每天在丢失 为何医生却让吃低蛋白饮食?

时间:2021-03-08 16:59:30

相关推荐

夏先生是位中年肾病患者,最近复查时尿蛋白++,血清白蛋白35g/L,血肌酐160umol/L,属于慢性肾脏病(CKD)3期。夏先生每天看着小便上厚厚的一层泡沫就心中犯嘀咕:蛋白质每天都在尿中丢失,营养也随着蛋白流失,医生却让我吃低蛋白饮食,不是应该高蛋白饮食才对吗?

相信很多慢性肾病患者,与夏先生一样深感困惑。今天,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下这个疑问。

为何需要限制饮食中的蛋白质

通过增加饮食中的蛋白质来补充尿中的丢失蛋白,是慢性肾病患者常见的饮食误区。

研究表明,合理的低蛋白质饮食可以减少氮质代谢废物的产生和蓄积、减轻对肾脏的损伤、改善尿毒症症状、延缓肾衰进展。因此,限制蛋白质饮食是治疗慢性肾脏病,特别是慢性肾衰竭的一个重要环节。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膳食指导》中对蛋白质摄入量有明确的指导建议:CKD1期~2期患者,蛋白质摄入推荐量为0.8 g/(公斤体重kg·d)~1.0 g/(公斤体重kg·d);对于CKD3期~5期,推荐量为0.6 g/(公斤体重kg·d)~0.8g/(公斤体重kg·d)。在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的同时,需要保证充足的能量摄入以防止营养不良发生。

既然有限制,是否不吃蛋白质更好

蛋白质是组成人体成分以及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必须营养物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合成的,而人体新陈代谢中所需的必须氨基酸不能通过自身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通过食物摄取才行,所以我们必须要吃蛋白质。

但是,因为肾脏出现问题,我们要减少蛋白质摄入总量,这就要求我们摄入的蛋白质要以优质蛋白为主。因此建议慢性肾病患者要在肾病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饮食营养补给,这样才能保证机体的正常运作,并做到不额外增加肾脏负担。

饮食中的蛋白质,如何正确选择

《慢性肾脏病患者膳食指导》中要求慢性肾病患者摄入的蛋白质里至少50%来自优质蛋白质。

优质蛋白又称高生物价蛋白质,指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适当,氨基酸模式接近人体,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的蛋白质。优质蛋白质可以帮助肾病病人补充必需氨基酸,产生更少的代谢废物,以减轻肾脏的负担。

优质蛋白主要有以下几类:植物蛋白中的大豆蛋白质以及动物蛋白质中的奶、蛋、鱼、肉等。

大豆蛋白

这里说的大豆蛋白是指黄、黑、青豆的大豆类食物,不是蚕豆、豌豆、绿豆、芸豆等杂豆,所以黄豆、黑豆,肾脏病友是可以吃的,自制豆浆就是一道不错健康食品。

但大豆也具有高磷、高钾、高嘌呤等特点,所以对于出现高尿酸、痛风、高钾血症、高磷血症等肾病常见并发症的病友来说,只能无福消受了。这类病人可以尝试少量食用豆腐,豆腐在加工过程中,会丢失大部分钾、磷和嘌呤,所以更加适合慢性肾病病友食用。市面上豆腐品种繁多,像内酯豆腐、南豆腐、北豆腐都可以,其中内酯豆腐含蛋白低,其次是南豆腐,北豆腐含蛋白高,肾病病友们可以根据当日膳食中蛋白质含量自行搭配。

动物蛋白

动物蛋白中奶类品种很多,最提倡巴氏消毒、保质期短的鲜奶(牛奶和羊奶均可),乳糖不耐受、血糖不高患者也可以选择酸奶;

胆固醇高的患者可以摒弃蛋黄、每天食蛋清;

海鲜是传统发物,所以河鱼、河虾相对于海鱼、海虾更少过敏反应,也更新鲜,所以更被推荐。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海蟹还是大闸蟹,都不在推荐菜单上,因为它异性蛋白含量高,非常容易产生过敏反应,且中医认为螃蟹性属寒凉,易损脾肾二阳,有碍肾病康复。

“健康一日餐”推荐食谱

为解决夏先生的饮食难题,我们也制定了一份实用的“健康一日餐”食谱,也可供大部分慢性肾脏病3期的病友参考使用。

早餐:麦淀粉蛋饼(面粉25g、小麦淀粉25g、食用油10g、鸡蛋或鸭蛋1个)、芋头2个、牛奶200ml。

午餐:清蒸鲈鱼(河鲈鱼50g)、卷心菜炒胡萝卜(卷心菜200g、胡萝卜25g、食用油25g)、米饭(大米100g)。

晚餐:肉糜豆腐(肉糜25g、豆腐50g、食用油5g)、鸡毛菜粉丝汤(粉丝25g、鸡毛菜50g、食用油20g)、米饭(大米50g)、红薯50g。

点心:藕粉(1包50g),苹果(1个200g)。

对于合并糖尿病、高尿酸、高钾血症、高磷血症等问题的慢性肾脏病病友,建议至医院肾病科门诊就诊,与肾病专科医生现场交流你的饮食方案。

#大家健康超能团#

如果觉得《慢性肾病患者“蛋白质”每天在丢失 为何医生却让吃低蛋白饮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