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康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肾康网 > 肾有哪些的主要生理功能

肾有哪些的主要生理功能

时间:2024-01-23 05:02:32

相关推荐

肾有哪些的主要生理功能,肾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所以称肾为“先天之本”。肾在五行属水。它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和水液代谢;肾主骨生随,外荣于发,开窍于耳和二阴,在志为恐与惊,在液为唾。由于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互络属于肾与膀胱,肾与膀胱在水液代谢方面亦直接相关,故肾与膀胱相为表里。

一、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1. 藏精

主生长、发育、生殖 肾藏精,就是说肾对于精气具有闭藏的作用,这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肾对于精气的闭藏,主要是为精气在体内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理效应,创造良好的条件,不使精气无故流失,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六节脏象论》)。

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夫精者,生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肾所藏的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它与生俱来,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就是《灵枢本神》中所说的“生之来,谓之精”。所以称“肾为先天之本”。“后天之精”是指出生以后,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胃运化功能而生成的水谷之精气,以及脏腑生理活动中所化生的精气通过代谢平衡后的剩余部分,藏之于肾,“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上古天真论》)。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来源虽然不同,但都同归于肾,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先天之精” 有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培育和充养,才能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后天之精”的化生,有依赖于“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二者相辅相成,在肾中密切结合而组成肾中精气。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效应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逐步具备生殖能力。《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素问上古天真论》的这一段论述,明确地指出了机体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人在出生以后,由于先天之精不断得到后天之精的培育,肾中精气逐渐有所充盛,出现了幼年时期的齿更发长等生理现象,随着肾中精气的不断充盛,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了一种促使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称作“天癸”,于是男子就产生精子,女子就按期排卵,月经来潮,性腺的发育逐渐成熟,具备了生殖能力,人就进入了青春期。以后,随着肾中精气由充盛而逐渐趋向衰退,天癸的生成也随之而减少,甚至逐渐耗竭,性腺也逐渐衰退,生殖能力也随之而下降,以至消失,人也就从中年而转入老年。 其次,明确地指出了以齿、骨、发的生长状况,作为观察肾中精气盛衰的标志,也就作为判断机体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标志,至今仍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此外,由于较全面地阐述了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机体的生、长、壮、老、已,因此,对于防治某些先天性疾病、生长发育不良、生殖机能低下和防止衰老等,均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

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对机体各方面的生理活动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全面阐明肾中精气的生理效应,概括为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滋养、濡润作用的称为肾阴;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称为肾阳。肾阴和肾阳,又称元阴和元阳、真阴和真阳,是机体各脏阴阳的根本,二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维护着各脏阴阳的相对平衡。如果由于某些原因,这种相对平衡遭到破坏而又不能自行恢复时,就会形成肾阴虚和肾阳虚,出现内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舌质红而少津等肾阴虚证候,或是出现疲惫乏力、形寒肢冷、腰膝冷痛和萎弱、小便清长或不利或遗尿失禁、舌质淡,以及性机能减退和水肿等肾阳虚的证候。

由于肾阳和肾阴是各脏阴阳的根本,所以在肾的阴阳失调时,会因此而导致其他各脏的阴阳失调。如肝失去肾阴的滋养,称为“水不涵木”,可出现肝阳上亢,甚则肝风内动;心失去肾阴的上承,则可引起心火上炎,或导致心肾阴虚;肺失去肾阴的滋养,则可出现咽燥、干咳、潮热、升火等肺肾阴虚之证;脾失去肾阳的温煦,就会出现五更泄泻、下利清谷等脾肾阳虚之证;心失去肾阳的温煦,就会出现心悸、脉迟、汗出、肢冷、气短等心肾阳虚之证。反之,其它各脏的阴阳失调,日久也必累及于肾,损耗肾中精气,导致肾的阴阳失调,这就是“久病及肾”的理论依据。

由于肾阴和肾阳均是以肾中精气为其物质基础的,肾的阴虚和阳虚,实质上均是肾中精气不足的表现形式。所以肾阴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累及肾阳,发展为阴阳两虚,称作“阴损及阳”;肾阳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可以累及肾阴,发展为阴阳两虚,称作“阳损及阴”。

此外,还需加以说明的是,肾中精气亏损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一定条件下,肾中精气虽已亏损,但其阴阳失调的状况,却又不很明显,因此可称作肾中精气亏损,或可分别称为肾精不足和肾气虚。

2. 主水

肾主水液,主要是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肾者水脏,主津液”(《素问逆调论》)。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津液的代谢,是通过胃的摄入、脾的运化和转输、肺的宣发和肃降、肾的蒸腾气化,以三焦为通道,输送到全身;经过代谢后的津液,则化为汗液、尿液和气排出体外。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实际上是主宰着整个津液代谢,肺、脾等脏对津液的气化,均依赖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特别是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更是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直接相关,而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在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中又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所以说肾主水液。如果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失常,则既可引起关门不利,小便代谢障碍而发生尿少、水肿等病理现象,如《素问水热穴论》中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浮肿。浮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又可引起气不化水,而发生小便清长、尿量大量增多等病理现象。

3. 主纳气

纳,就是固摄、受纳的意思。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才能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人体的呼吸功能,虽为肺所主,但必须依赖于肾的纳气作用,《类证治裁》中说“肺为气之主,肾为其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肾的纳气功能,实际上就是肾的闭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从理论上来说,肺吸入之 清气,必须下达于肾。《难经》中提到“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于肝”。实际上是说明了肺的呼吸要保持一定的深度,有赖于肾的纳气作用。因此,肾的纳气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和调。若肾的纳气功能减退,摄纳无权,呼吸就表浅,可出现动辄气喘,呼多吸少等病理现象。这称为“肾不纳气”。

如果觉得《肾有哪些的主要生理功能》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