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康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肾康网 > 如何进行肾动脉狭窄诊断?

如何进行肾动脉狭窄诊断?

时间:2024-04-21 08:38:01

相关推荐

肾动脉狭窄是种常见病理状况可能会导致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要诊断肾动脉狭窄要注意患者临床症状如难治性高血压、肾功能降和血液中肾素水平升高。可以通过常规检查如血压测量、血液和尿液检验初步筛查。进步诊断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以明确肾动脉是否存在狭窄病变。肾动脉造影术也是诊断肾动脉狭窄重要手段通过该手术可以直接观察肾动脉狭窄情况为病情治疗和评估提供有力依据。对于怀疑患有肾动脉狭窄患者及进行全面诊断并寻求专业治疗至关重要。

肾动脉狭窄,怎样诊断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但很多人并不是特别了解肾动脉狭窄,以沫71837846接下来准备了有关肾动脉狭窄的小知识,为大家讲解怎样诊断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病变轻重不等,从明显的肾动脉狭窄至临床上查不出来的肾动脉小支病变。狭窄严重者可引起肾灌流损害,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导致钠水潴留、细胞外液容量增加、高血压和肾衰等。

1肾动脉狭窄的症状

(一)发病原因

肾动脉狭窄常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结构不良和大动脉炎。大动脉炎为主动脉及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累及肾动脉造成狭窄及肾缺血,好发于30岁以下女性。肾动脉肌纤维结构不良,病变多位于肾动脉远端2/3及其分支,以青中年妇女多见,可分为内膜纤维增生、中膜纤维肌发育不良和外膜或外膜周围纤维增生等亚型。内膜纤维增生常合并夹层血栓形成,中膜病变常呈现串珠样外观。肾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病变多发生于主肾动脉开口或近端1/3内。

(二)发病机制

肾动脉狭窄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分单、双侧不同。

两侧肾动脉狭窄发病机制可分2期:第1期维持高血压的主要机制是肾素释放增加,全身与肾内AngⅠ生成增多。在组织,特别是肺组织的内皮细胞内ACE作用下,AngⅠ很快转化成AngⅡ,AngⅡ使全身血管收缩,增加醛固酮生成。这些AngⅡ、醛固酮增多的作用,目的是增加肾动脉狭窄远端的肾灌注压,从而减少肾素释放。第2期维持高血压的主要机制是水、钠的潴留。水、钠潴留的原因有二:①肾实质的灌注压低,压力依赖的利钠减弱;②肾实质的灌注压低,增加肾内肾素活性,局部AngⅡ增多,AngⅡ除了引起肾内血管收缩,还刺激肾小管对钠再吸收,再加上通过刺激醛固酮释放,也增加钠再吸收,血压升高。

单侧肾动脉狭窄:单侧肾动脉狭窄的发病机制比较单纯,单侧肾灌流压下降,肾素增加,AngⅡ增加,全身血压上升。高血压作用于非狭窄肾,通过压力-利尿作用,使钠排出增加,但全身性AngⅡ与醛固酮增加。AngⅡ的血管收缩作用减少对侧非狭窄肾血流,减少GFR。AngⅡ对肾上腺皮质作用,促进醛固酮生成,也促进水、钠回收。这些作用的结果抵消了对侧非狭窄肾的压力-利尿作用。水、钠平衡只有靠全身血压增高产生的压力-利尿作用来维持。对侧肾长期处于高血压、高AngⅡ作用下也慢慢会发生实质性损害。此外,血管重塑在肾血管性高血压慢性期高血压状态的维持中也起重要作用。

2肾动脉狭窄的预防

预防的关键是要大力预防和积极治疗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原发病,如多发性大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等。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禁烟限酒,规律生活,保持心情放松,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均可以起到预防本病的作用.

3肾动脉狭窄的鉴别

肾动脉狭窄鉴别主要与原发性高血压和各种类型的继发性高血压进行鉴别。

肾动脉狭窄的鉴别专业诊断包括:

①肾动脉先天性发育不良:一般为肾动脉全段纤细伴肾发育不良;

②萎缩性肾盂肾炎:肾动脉主干无局限性狭窄肾内动脉普遍变细并常相互靠拢或呈卷曲状肾实质萎缩伴外形不规则无肾动脉狭窄后扩张及侧支循环表现

4肾动脉狭窄的检查

部分病人可能有高血脂、高血糖等实验室检查异常表现。

近年来人们探索采用新的非侵入性显影技术来检查肾血管疾病,目前采用的新技术有:

1.卡托普利-肾素激发试验 正常情况下,服用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后,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负反馈作用可增强机体的高肾素反应。这种反应在肾动脉狭窄病人中尤为突出,给口服卡托普利1h之后血浆肾素增高程度显著大于原发性高血压。该项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分别达到93%~100%及80%~95%。

2.卡托普利-放射性核素肾图 肾动脉狭窄时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通过血管紧张素Ⅱ对出球小动脉的收缩作用有助于维持肾小球内压及肾小球滤过率。使用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可降低肾小球内压及肾小球滤过率。在服用卡托普利前和服用之后,用放射性核素技术能够更理想地检测单侧肾脏的缺血情况,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90%以上。

3.多普勒超声技术 用腹部B超直接检查肾动脉和Doppler测定肾血流技术相结合是目前诊断肾动脉狭窄最常用的筛查方法。统计显示,该技术诊断肾动脉狭窄的阳性与阴性预测值均在90%以上。当然,操作者的经验对于准确诊断十分重要,检查时肾动脉的显影常受到胃肠气体、肥胖、近期外科手术以及附近其他肾血管的影响。有时腹部B超了解肾脏有无萎缩或形态改变也可作为筛选检查。

4.磁共振成像(MRI)和CT扫描 近年来磁共振成像和断层扫描也被用于肾动脉狭窄的诊断。MRI诊断的特异性可达92%~97%,而最近的报道显示,CT扫描是诊断肾动脉狭窄最敏感的影像学检查,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可达98%和94%。

5肾动脉狭窄的饮食

饮食宜清淡,进低蛋白饮食,可吃牛奶、鸡蛋、精肉、鱼、豆制品等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但量宜少。

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中可出现高钾、高磷、高尿酸,在饮食中应注意这些情况。血钾高时应少食蔬菜、水果,烹调时可用tulAOshI水泡煮去掉食物中部分钾盐,并须慎用含钾的代盐品。高磷时少食芝麻、花生、瓜子、菌类和海产品,可食含磷少的食物如甘薯、马铃薯、白萝卜、冬瓜、丝瓜、鸡蛋白、粉皮、苹果、柑桔、橙、菠萝等。尿酸是嘌呤的代谢产物,因此尿酸高的患者应该忌食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鹅、干贝、鱼、肉肠、扁豆、蘑菇等;含嘌呤低的食物有谷类及其制品,蔬菜、水果、牛奶及其制品,硬果类、鸡蛋、豆浆、豆腐、蜂蜜等。

点击查看全文

如果觉得《如何进行肾动脉狭窄诊断?》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