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康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肾康网 > 尿酸性肾病 尿酸性肾病早期症状

尿酸性肾病 尿酸性肾病早期症状

时间:2022-08-26 01:02:37

相关推荐

一、什么是尿酸性肾病

尿酸性肾病(痛风肾病)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即血液中尿酸盐浓度增高达到过饱和状态,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脏而引起病变。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 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尿酸性肾病表现为肾间质和肾小管内出现尿酸盐沉积,可见双折光的针状尿酸盐结晶,这些结晶造成其周围单个核细胞浸润,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肾小管萎缩、管腔闭塞、间质纤维化,进而使肾单位毁损。在集合管形成的微小钙质可使集合管扩张,并易引发继发性细菌感染。本病分为原发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的基本属遗传性,但遗传方式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显示原发性痛风与肥胖、原发性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

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则多见于下列3种情况:

①、细胞增殖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

②、细胞过量破坏:溶血、烧伤外伤、化疗、放疗、过量运动;

③、肾衰竭、酮症酸中毒、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药物、毒物导致肾脏清除尿酸盐减少。

尿酸性肾病在欧美国家发病率约为0.3%,欧洲透析移植协会报道终末期肾衰由痛风所致者占0.6~1.%。近年来,我国人民因饮食中蛋白及富含嘌呤成分的食物摄入量增加,使痛风发病率增高。痛风多见于肥胖、喜肉食及酗酒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其发作的平均年龄为45岁,而痛风肾病的发生多在患痛风以上。

二、尿酸性肾病早期症状

1)震颤:

常由一侧手部开始,逐渐扩展至同侧下肢及对侧上、下肢、下颌、口唇、舌及头部亦可受累,在静止时出现(静止性震颤),随意运动时减少或消失,紧张时加剧,睡眠时消失,尿酸性肾病的症状是手部震颤以拇指、食指、中指为主,呈“搓丸样”动作,下肢震颤以踝关节为主。

2)肌强直:

多自一侧上肢近端开始,以后扩展至全身。强直为促动肌与拮抗肌张力均增高所致,被动运动时因增高的肌张力始终保持一致,所谓阻力均匀,故称为“铅管样强直”,若伴有震颤,则如同转动齿轮感,称为“齿轮样强直。”

3)运动障碍:

由肌强直及姿势反射障碍所致,尿酸性肾病的表现为:随意运动缓慢,动作减少,幅度变小,上肢不能做精细动作,字越写越小,称“写字过小症”;姿势和步态异常:站立时头、躯干向前俯屈,四肢微屈,行走时上肢的前后摆动消失,起步困难,步伐小。但边步后由于身体前倾、重心前移而越走越快,不能立即停步,称“慌张步态”;面部表情活动减少,常双眼凝视,瞬目动作减少,呈“面具脸”;语音单调,低沉,含糊不清。

4)自主神经紊乱:

皮脂腺分泌亢进,多汗,唾液分泌过多,便秘,直立性低血压等。

5)眼征:

尿酸性肾病的症状是瞳孔光反射及辐辏反射减弱,会聚麻痹,上视受限。个别有动眼危象,发作性眼球固定上视或向下,瞳孔散大,全身不能活动,持续约数分钟至数小时。

6)精神及智能障碍:

不同程度抑郁,焦虑,认知功能障碍,视幻觉等。

三、尿酸性肾病的治疗方法

1.高维生素、低糖、低脂饮食。多饮水,有利于尿酸的排泄。

2.碱化尿液 碳酸氢钠:1.0,每天3次。

3.药物治疗高尿酸血症

(1)促进尿酸排泄:痛风利仙:50mg,隔日1次。尿酸性肾病的治疗 能阻止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加重尿酸在肾组织的沉积,故在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14.3mmol/L)时,不宜用此类药物。每日尿酸排泄量超过900mg或已有明显尿石症也不宜使用此药,应选用尿酸合成抑制药。

(2)抑制尿酸合成:别嘌醇(allopurinol):初始量200~400mg/d,分2次口服,必要时加至600mg/d,待血尿酸降至360μmol/l,改维持量100~200mg/d。该药的副作用主要为肝功能异常,上消化道出血,粒细胞减少及皮疹等。对于尿酸排出量超出900mg/d或已有明显尿石症的病例尿酸性肾病的治疗宜选用此类药。

4.关节炎的防治急性期应迅速控制急性发作,暂缓使用促尿酸排泄或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

(1)秋水仙碱(colchicine):尿酸性肾病的治疗急性期初始0.5mg,每小时1次.或lmg,每日2次;总量达4~8mg时可减量至每次0.5mg。服该药或出现症状缓解、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或虽用至最大剂量(6mg)病情无缓解,应停药。

(2)非甾体类抗炎药:吲哚美辛及保泰松等均可选用。

四、尿酸性肾病患者平时怎样吃才健康

首先,对于尿酸性患者来说,专家指出,平时生活中应多食用含水量高的食物,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出大量的汗,造成体内水分的大量缺失。如西瓜等各种含水量较高的瓜类水果,以利于尿酸的排出,最好每天饮用大量水分,能保持2000~3000毫升左右,以维持一定的尿量,这是整个饮食治疗中较为重要的一环,不要忽视平时的水分补给。

其次,尿酸性肾病患者应长期控制嘌呤的进食量,发作时应食用忌嘌呤饮食。一般情况下,每周可采用2天忌嘌呤饮食,5天低嘌呤饮食,低嘌呤饮食一天嘌呤的摄入量应限制在100~150毫克以内。低嘌呤饮食中即使采用含嘌呤低的食物或允许少量食用的某些鱼、肉、鸡等荤。专家指出,低嘌呤食物不理尿酸性肾病的患者的病情的康复,因此,尽量少饮食低嘌呤的食物。

然后,尿酸性肾病患者日常饮食中,要想吃出健康,专家建议患者多选用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特别是高钾低钠的碱性蔬菜,既有利尿作用,又能促进尿酸盐溶解和排泄。并且平时,尿酸性患者应适当补充铁剂、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E等。

最后,尿酸性肾病患者还应该限制蛋白质的进食量以免增加体内尿酸的形成,蛋白质的需要量以0.8~1.0克/公斤体 重计算较为适宜。当肾功能受损时,则可根据病变情况适当调整,出现蛋白尿时,以患者血浆蛋白浓度和尿蛋白丢失量决定蛋白质用量,一般尿蛋白量少者可不予调整。由此可见,尿酸性肾病患者的日常饮食必须严格控制,不可盲目的饮食,如果患者忽视,就会造成病情恶化,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如果觉得《尿酸性肾病 尿酸性肾病早期症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