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康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肾康网 > 尿酸性肾病的治疗原则

尿酸性肾病的治疗原则

时间:2021-04-02 04:12:48

相关推荐

1、预防血尿酸升高及尿酸盐沉积

(1)社区医生应对疑诊患者及家属进行检查,早期发现高尿酸血症,特别是应对已患有肥胖、原发性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进行相关筛查,普及有关卫生常识;

(2)减少外源性嘌呤来源,避免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鱼虾蛤蟹等海鲜、肉类、豌豆等;

(3)严格戒酒,啤酒、葡萄酒因本身含嘌呤物质而不宜饮用,其他酒类因代谢成乳酸后对肾小管排泄尿酸有竞争性抑制作用,故亦不宜饮用;

(4)提倡健康饮食结构,防止肥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维生素食物,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日1.0g/Kg,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0%;

(5)增加尿酸排泄,多饮水,使每日尿量达2000ml以上,夜间睡前亦应喝足水,以防夜间睡眠中尿液浓缩使尿尿酸浓度增加,尿液的稀释可延缓结石的生长速度,并促进结石的排出;(

6)避免过度劳累、紧张,体育锻炼适度,对有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者,应卧床休息。

2、西医治疗

(1)治疗原发病:对于病因已明确的各类继发性高尿酸血症首先是积极控制和治疗原发病和针对引起尿酸升高的机制进行对症治疗;

(2)碱化尿液:是防治尿酸结石的重要措施,将尿pH值维持在6.5~6.8最为适宜,尿过分碱化(pH>7.0)一方面使尿路感染的危险性增加,另一方面钙盐亦沉淀,易形成磷酸钙及碳酸钙结石。常用的药物碳酸氢钠(小苏打)3~6g/日,碱性合剂(枸橼酸140g,枸橼酸钠98g,加水至1000ml配成,每次服20~30ml,3次/日);

(3)促进尿酸排泄,此类药物作用主要机制是阻止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当内生肌酐清除率<20ml/min时无效,适用于高尿酸血症发作的间歇期和慢性期,有尿路结石及24小时尿尿酸排出量>3.57mmol(600mg)时不宜使用。常用的药物:①丙磺舒,开始剂量为0.25g,2/日,如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可逐渐增至1~3g/日,分3~4次口服。②磺吡酮(苯磺唑酮),作用强于丙磺舒,50mg,2/日,渐增至100mg,3/日。③苯溴香豆酮(商品名痛风利仙、利加利仙),作用更强,副作用轻微,是目前临床较常用的,初始剂量25mg/日,后可增至50mg/日,最大150mg/日,维持量50mg隔日1次。使用此类药物后,因尿尿酸排出增加,有激发痛风急性发作和易形成尿酸结晶阻塞肾小管加重肾脏病变等副作用,故用药期间须多饮水,同时服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

(4)抑制尿酸合成药物:目前只有别嘌呤醇,该药通过酶竞争抑制原理,阻断黄嘌呤转化为尿酸,使血和尿尿酸浓度迅速降低,可与促尿酸排泄药合用,也可单独使用。治疗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200~400mg/日,分2~4次口服;治疗急性高尿酸血症肾病,600~800mg/日,分3~4次口服;治疗尿酸结石,首日剂量300~400mg,分3~4次口服,待血尿酸降至正常范围,改为200mg/日维持量。该药副作用有胃肠刺激、皮疹、发热、肝损害和骨髓抑制,多发生于肾功能不全者,故用于肾功能不全者宜减半量应用。

(5)辅助治疗:多数高尿酸血症患者体形肥胖,常合并高脂血症,特别是高甘油三酯血症,可根据病情选用贝特类及烟酸降脂;约1/3高尿酸血症患者患有高血压,控制血压对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有重要意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应避免使用利尿剂以免抑制尿酸排泄。

(6)已有严重肾损害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者,治疗原则同其他原因所致慢性肾衰竭,必要采取肾脏替代治疗;合并尿路感染者,积极抗感染;尿路结石如单纯尿酸结石,可通过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手段,使结石逐渐溶解排除;如尿酸结石基础上合并钙盐沉积,特别是当结石引起尿路梗阻时,应转泌尿科治疗。

(7)当急性关节炎发作时可用各种非甾体抗炎药,如芬必得、双氯灭痛、消炎痛等,但应注意症状减轻后减量,以免长期使用造成止痛剂肾病。

如果觉得《尿酸性肾病的治疗原则》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