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康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肾康网 > 肾病患者尿检注意点

肾病患者尿检注意点

时间:2024-01-17 23:33:08

相关推荐

尿检对于人体疾病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尤其对于肾病而言,但是尿检也应遵守一定的规则,以求尿液信息的准确性.

1肾病患者尿检注意点

肾病患者留尿化验应注意的问题:

收集尿液的时间:任何时间排出尿都可以做常规化验检查。一般肾病病人为观察前后结果则规定一律采用清晨起床第一次尿检。

送检尿量:一般5~10ml,如要测尿比重则不能少于50ml。

留尿标本应取中段尿:即先排出一部分尿弃去,以冲掉留在尿道口及前尿道的细菌,然后将中段尿留取送检。应注意不要把非尿成分带入尿内:如女性患者不要混入白带及月经血,男性患者不要混入前列腺液等。

2定期尿检,肾病早发现!

近年来,慢性肾病年轻化趋势明显。值此3月8日第七届世界肾脏病日来临之际,专家提醒,肾脏病变由于进展缓慢而易被忽视,年轻人因自觉身体很好更是如此,被发现时往往已到中晚期。肾脏疾病早发现极其重要,一定要注意定期尿检。

今年28岁的张女士日前因喘气、胸闷、乏力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发现,她的收缩压高达200mmHg,且有心衰症状,血液肌酐为正常人的15倍。肾脏彩超显示双肾萎缩,无血流,被诊断为尿毒症,需终身血液透析治疗或进行肾移植。

工作4年来,小张只觉得每天都很忙碌,每次发烧感冒都是自己买点药吃吃就好了。虽然两年前开始,她偶尔会出现浮肿、乏力和头痛等症状,但一直以为是工作压力太大而未在意。

武汉市中心医院肾内科主任陈文莉介绍,肾脏疾病的发展是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如平时不注意观察自己身体及尿液情况,很容易忽视。她提醒,要坚持定期做尿检,一般每年应进行一次,如发现小便颜色偏红或有泡沫,夜间小便增多,则应随时检查。有家族史的人建议每半年左右做一次尿检。平时要注意不熬夜,饮食尽量清淡,不自行滥用药物,特别是抗生素。

3尿检可以早期发现儿童肾病!

儿童肾病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部分患儿的病程迁延且多次反复,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便会出现尿毒症,需要长期的肾透析治疗甚至是进行肾移植,这就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对儿童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已成为当务之急。

有肾病专家介绍称:人体共有200万个肾小球,一经损伤就不可再生,这样就会影响肾脏毒素的正常排出。因此,儿童肾病早期发现和治疗得越早,对儿童肾脏的损害就越小。

如果说肾病患儿不能早期发现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那么,就很可能转为慢性肾病,并会在青少年期或成年期出现尿毒症,以致于需要肾透析、肾移植治疗。专家特别指出,很多成人肾病都始发于儿童时期。

目前,在我国儿童肾病中,肾病综合征是最为严重的病。肾病综合征主要由乙肝、过敏性紫癜、红斑狼疮炎引起,还有一些是原发性疾病引起的,门诊中发现50%的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尿。一般来说,患有肾病的孩子能吃能喝,看起来很健康,家长便很容易忽视孩子的肾病,往往在孩子尿血、高度浮肿后才来医院就诊。由此可见,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尿液,当孩子的尿液中有很多泡沫,并在马桶里保留很长时间时,应该到医院检查一下孩子的尿液,看看是不是肾病。

检查尿液是早期发现肾病的最基本方法,因此,当尿检时发现孩子有下列症状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1.肿:肾脏疾病负重的特点便是眼睑或面部水肿,但在午后多消退,劳累后又会加重,休息后又减轻。

2.尿化检异常:若在尿常规检查中发现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尿糖等,都应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病因。

3.尿量过多或过少:正常情况下,婴幼儿尿量为400~600毫升,学龄前儿童600~800毫升,学龄儿童为800~1400毫升,尿量的增、减都可能是肾脏疾病发出的求救信号。

总的来说,尿常规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儿童肾病是十分有效的,但学校和幼儿园在组织儿童体检时往往会忽略尿筛查,因此,在这一认识上应当有所加强。

4肾病患儿尿液有哪些异常

小儿急性肾炎时,常有明显尿异常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确诊的重要依据,常用来估计病变的程度和了解疾病的转归。急性肾炎尿异常改变,主要为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

(1)血尿:肾小球炎症时,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变性;通透性增高,使红细胞进入肾小球的囊腔,从而随尿排出引起血尿。血尿程度与病情的轻重关系不大,伴有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的病儿,血尿不一定明显,而血尿的好转或消失则提示病情的好转。血尿一般1--3个月内逐渐消失,少数病儿持续半年或更久。

(2)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质滤出造成的。

(3)管型尿:尿蛋白在远端肾小管内凝固而成管型。尿蛋白与血细胞,上皮细胞碎片凝固在一起的为颗粒管型;与尿中红细胞凝固在一起的为细胞管型;与白细胞凝固在一起的为白细胞管型;与上皮细胞凝固在一起的为上皮细胞管型,没有细胞或细胞碎片的为透明管型。尿蛋白在6--8周或更短时间内即可消失,微量蛋白可持续半年之久,但仍不防碍最后痊愈。

尿量的多少是肾功能情况的主要指征之一,尿量的多少与病情关系密切,少尿往往浮肿加重,高血压、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也容易发生,当尿量恢复时,上述并发症也会相应缓解或消失。关系密切,少尿往往浮肿加重,高血压、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也容易发生,当尿量恢复时,上述并发症也会相应缓解或消失。

5如何观察尿液来辨肾病?

正常人的尿液颜色可以从无色到深琥珀色不等,变化较大,这主要与尿液的酸碱度、尿中色素成分的浓度有关。刚排出体外时,尿液应为清亮透明,放置一段时间后可出现混浊。这主要与尿中一些溶质沉淀析出或细胞污染有关,尿液没有泡沫,也无明显的气味。

正常人一般情况下,每昼夜的尿量约1600毫升。尿量异常主要表现在少尿、多尿、夜尿增多几方面:少尿指每昼夜尿液总量不足400毫升,儿童尿量如果低于0.8毫升/每小时/每公斤体重,也提示少尿;无尿指每昼夜的尿量少于50~100毫升。

少尿或无尿

主要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肾衰,包括肾前性、肾性、肾后性急性肾衰。

多尿

指每昼夜的尿量大于3000毫升者。见于心理或强迫性饮水后;脑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不足所致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也是成人多见的一类病因。

夜尿增多

是指晚上6点至次晨6点的总尿量多于白天的尿量。常见于慢性肾功能受损者,入夜后大量饮水的习惯所引起的尿量增多不属于病理性。

辨别尿液外观和气味,主要观察以下几个方面:

血尿:可见于尿路感染、肾脏实质性疾病、尿路肿瘤。

尿中泡沫增多:常见于尿中溶质成分增多,如蛋白尿。尿有氨味常见于尿路感染,有水果的芳香味可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尿色异常:多种疾病或药物、食物会导致尿液色泽的变化。如利福平可引起红色尿液,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可引起红葡萄酒色尿液,淋巴系统疾病可引起乳糜尿,为米汤样或淘米水样或乳白色。

如果觉得《肾病患者尿检注意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