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康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肾康网 > 话说世界 | 从古典欧洲到欧洲人的欧洲

话说世界 | 从古典欧洲到欧洲人的欧洲

时间:2020-08-15 03:12:01

相关推荐

世界与西方之间的冲突至今已持续了四五百年。在这场冲突中,到目前为止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因为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击,而是世界遭到西方的打击——狠狠的打击。

——阿诺德·汤因比

一座城市的古典和现代融合,我们保留古典、我们接受现代、我们欣赏古典、我们走向现代,古典尽管寂寞而优雅地古典着,现代就那么喧嚣又热闹地从它身旁走过。两段时光遥遥相望,擦肩而过,我们给予老去的旧时光以敬意,轻轻拂去旧建筑上的灰,有一种不刺眼的光亮。

古典从古至今一直在保留着,虽然有了现代的冲击,但是一直以来我们都很欣赏、喜欢他们,喜欢古典的你想必也会将家里的一点一滴一草一木都想打造成为古典的韵味,保留在家中。而表达的这种方式我想很多人是把自己的家装修得像一座古典复古的皇室风格,但家中的装修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在这时配上一扇拥有古典气息的木门那么我想就是为了你的这个皇室起到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了,让灵魂和他对话。

古典时期,以西欧为核心的文明还远不足以对世界造成什么打击,相反它却在四方强邻的蹂躏之下喘息呻吟,命在旦夕。然而仅仅几百年后,西欧文明就开始绽放绚烂的光彩,无论是否承认“欧洲中心论”,它都以独特的方式形塑了现代世界。

亚欧大陆的一个半岛

西欧的地理范围既小也大,说它小是因为从世界地形图上看,孤悬亚欧板块西北端的欧洲,更像是从亚洲大陆伸出去的一个半岛——只是轮廓更多变而已。

一个普遍印象是,在比例尺略小的地图上,欧洲许多国家是无法标注国名的,只能以数字对应标注在图例。

说欧洲大则是因为它的地理和气候分布的多样化,使它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的独立世界。

欧洲。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欧的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和巴尔干半岛使欧洲的海岸线曲折多变,加之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塑造了极具多样性的欧洲文明。

欧洲历来是小国的天堂,经历了国家数量锐减的20世纪,今天欧洲仍有近50个国家。从某种程度而言,西欧文明也是人类文明最集中的缩影。

欧洲自身的海岸线曲折多变,这得益于著名的四个半岛,即南欧地中海的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和巴尔干半岛,它们也是古典世界的中心;第四个半岛是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这是现代欧洲人种最初的家园。

对应于南欧的三大半岛,自西向东延绵的比利牛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巴尔干山脉构成了天然屏障,而它们都属于更大规模的、横跨欧亚大陆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带。

从地中海盆地越过阿尔卑斯山,一直到北海波罗的海之间,开阔的冲积平原从比斯开湾一路向东伸至维斯杜拉河,这片扇形区域是西欧文明的襁褓。

狭义上的西欧文明范围更小,它以塞纳河与卢瓦尔河冲击而成的法国北部平原、莱茵河流域和南部英格兰为核心,最北不过约克,最南抵比利牛斯山,东临易北河,西达布列塔尼。

西欧地区大部分都属于海洋性气候,雨量丰沛、空气湿润,北大西洋的和风沿着开阔平原自西向东吹拂,造就了内陆的众多水系。

阿尔卑斯山以南则属于独特的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有金色的阳光沙滩、海岸美景,对农作物的生长也颇有影响。

被塑造的“日耳曼人”

如果说古典世界是希腊人和拉丁人的时代,那么罗马崩溃以后的西欧则是日耳曼人的世界。

但是与通常认识形成反差的是,无论是罗马帝国崩溃之前还是之后,阿尔卑斯山以北诸民族从未意识到自己是“日耳曼人”(Germans)。

在他们看来各族群彼此之间的差别,并不比他们和罗马人之间的差别要小,当不去劫掠帝国的时候,他们很自然地以邻为壑。

这种由他者强加而塑造的概念,与各民族的自我认同几乎不相干,它更多的是罗马世界“华夷之辨”的产物,塔西佗的名著《日耳曼尼亚志》可谓功不可没。但如果要说日耳曼人有什么共性,那么同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或许算一个。

语言树。印欧语系分支繁盛,在历史长河的流转之中,各分支语系成为今天亚欧大陆许多现代语言的始祖。

另外,就是他们的体貌和精神特质:披散的长发,高大强壮的身材,性格凶悍好战。虽然他们早已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但是战斗却是永恒的主题。

注意,这里用的是“战斗”而非“战争”,因为很难说日耳曼人有什么明确的战略方向或目标,他们后来在民族迁徙浪潮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源自两个因素:东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和对罗马帝国的渗透。

日耳曼人早在公元前15世纪就定居波罗的海沿岸,此后他们逐渐南迁,到公元1世纪即塔西佗写作的时代,大致分成了三支。

北日耳曼人留居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波罗的海沿岸,他们的后代成为9世纪横扫西欧的维京人、诺曼人。东日耳曼人迁徙到了易北河以东的欧洲,蛮族入侵时期的汪达尔人、哥特人和勃艮第人就属于这支。

古罗马建筑上的日耳曼人石刻浮雕。罗马人曾数次占领日耳曼人地区——即今日德国,但往往很快就失去了控制,奥古斯都去世后帝国北方边境逐渐固定于莱茵河一线。

第三支包括法兰克人、盎格鲁人、萨克森人,还有群体较小的朱特人,等等,他们被泛泛地“捏合”成西日耳曼人,正是他们成为后来西欧历史的主角。

然而不应忘记,作为欧洲最古老的土著,凯尔特人也影响了中世纪的民族分布,他们被日耳曼人的入侵挤压到了欧洲外围,奠定了苏格兰、爱尔兰和布列塔尼半岛的文化底色。

一直到罗马崩溃前,日耳曼人很少信奉基督教,他们的原始信仰自有其魅力,在帝国崩溃后也没有很快皈依罗马教会,各种部落神和阿里乌斯教派对日耳曼人还是有相当影响。

欧洲的文化基因

欧洲的文化基因包括地理环境、古代文明,还有宗教。地球表面的陆地分为几个完整的大块,地理学名词称之为大陆或洲。实际上,欧洲和亚洲其实是一个大陆。如果考察欧罗巴和亚细亚的词源,就会发现,欧罗巴最初的意思为日落之地,而亚细亚的原意为日出之地。后来,希腊人和罗马人沿用了这两个词的地域含义:以地中海为界,所有地中海以东的地区称为亚细亚,地中海以西的地区就叫做欧罗巴。地中海是欧洲和亚洲最早的分界标志。

随着对地球的不断探索,人类的地理视野更加开拓了。对欧洲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现在来看,古代欧洲人所认识的欧洲只是现在欧洲的很小一部分。

在欧洲的形成过程中,有很多因素起了决定作用。而这些因素构成了欧洲的文化基因,在背后影响着欧洲大陆的分分合合。欧洲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欧洲的文化。它的主要地区都处于温带,海岸线长而曲折。大受西洋暖流的影响,欧洲各大城市普遍比地球上同纬度的城市气候温和。比如伦敦、巴黎的纬度比哈尔滨还高,但这两个城市的温和气候几乎与上海、南京相近。

欧洲这个环境非常适合人类繁衍生息。虽然现代科学证实了人类并不是起源于欧洲。但是,当人类在非洲和亚洲学会了制造工具以后不久,就来到了欧洲,最早是现在的法国南部一带。

人类的迁徙给语言带来了变化。有学者发现印度古梵语竟然和不少欧洲语言相似。研究发现,印度梵语和欧洲一些语言出自于同一个源头,语言学家们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做“印欧语族”。这个语族的发源地都在中欧和东欧交界,也就是今天的匈牙利靠近乌克兰的那一片地方。印欧语族是一种在欧洲、西亚、中亚和印度都有传播的语言体系。这些语言之间既有联系,又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系统,这就构成了欧洲文化基因的多样性。

如果欧洲没有这么宜人的环境,恐怕也不会有人类迁徙过来,文化的多样性也就无从谈起了。其次,决定欧洲文化基因的是希腊-罗马为代表的古典文明。

恩格斯曾说过: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希腊文明的辉煌毋庸赘述,它经过罗马的继承和发扬,文艺复兴又倍受尊崇。至今,希腊文明仍然是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内核。

希腊是以城邦为特色的。其中,雅典和斯巴达是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的城邦。这两个城邦影响力大,但是面积其实很小。斯巴达全国的面积不过是今日北京市辖区的一半而已。雅典就更小了,只有北京市的七分之一那么大。人口也就三四十万而已。然而,正是这些城邦里萌发了足以影响后世的文明。

罗马立国之初,也像希腊一样是一个以城邦为中心的小国。经过两百多年的征战后,罗马越战越强,最后统一了整个意大利地区。难能可贵的是,罗马人在文化上完全吸收了希腊文化,随着罗马帝国的统治的延伸,希腊文明得到了广泛传播。

希腊和罗马文明一般被称为古典文明。在古典文明之后,基督教主宰了欧洲人的思想。提起基督教,大家都会下意识地想到它是欧洲的宗教。其实,基督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亚洲制造”。基督教的发源地是亚洲的巴勒斯坦。然而,随着基督教在欧洲的迅速传播,基督教会变得越来越强大,教民的数量也是逐日增多。

以至于罗马皇帝都不得不正式承认了基督教的正统地位。这时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遭到教会的排斥甚至迫害,影响力缩小了,仅仅保留了他的文化内核而已。等历史进入到了欧洲的中世纪,教会更是日益强大,成了欧洲封建社会支柱。

在中世纪的欧洲,政治上日趋分散,但文化上却相对统一。这是因为基督教一家独大,使得欧洲各地的文化具有了相当一致的色彩。人们读同一本《圣经》,有同一个信仰,去同一类教堂。这样一种同一性的文化对后来的欧洲统一也产生了潜在的影响。教皇在各地建立教会、教堂和修道院,从某种程度上说促进了欧洲经济和文化的统一。

比如著名的十字军东征,表面上是西方和东方的正面碰撞。可也可以理解成,这就是全体欧洲人的一次联合行动啊。在欧洲人联合起来与东方文明作战的过程中,发现了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的不同,也更明确了自己的欧洲人身份。黑格尔就说过:“在耶路撒冷的耶稣圣墓旁边,西方向东方告了永恒的长别,而对于它自己的原则获得了一种理解。”所以,你可以理解为,宗教挑起的文明战争让欧洲人的身份认同觉醒了。

读书成就梦想,

拼搏成就未来,

是快乐的源泉,

是理想的展翅。

传承文化圣火,

共享文化心得,

倡导阅读风尚,

促进文明和谐。

如果觉得《话说世界 | 从古典欧洲到欧洲人的欧洲》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