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康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肾康网 > 《金匮》肾气丸的秘密 就在肚子的这“一点”里(参与互动得福利)

《金匮》肾气丸的秘密 就在肚子的这“一点”里(参与互动得福利)

时间:2018-12-27 02:14:04

相关推荐

小 编 导 读

《金匮》肾气丸对于没学过方剂学的朋友可能不太熟悉,但提起由它变化来的六味地黄丸,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提起这两个方剂,大家肯定都知道它们是“补肾”的,但如果只把它们当作补肾方就太屈才了,口腔溃疡、血压高,甚至是吃饭不能移动身体的怪病,也都是它们的“手下败将”。如何将肾气丸的功用发挥到这种程度?秘诀就在本文中——

《金匮》肾气丸

本方主症:脐下气海穴压痛。

肾气丸一方,在《金匮要略》中凡五见,其中在“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有“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在“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有“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所列处方均为“干地黄八两,山药、山茱萸各四两,泽泻、牡丹皮、茯苓各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丸,日再服”。这两条原文中最需要重视的症状就是“少腹不仁”与“少腹拘急”。证明肾气丸主治的原发病位在于“少腹”。那么,应当在少腹何处呢?

《难经·六十六难》曰:“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可见,此脐下肾间动气即为肾的原气,联系前述“假令得肾脉……其内证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有是者肾也,无是者非也”,此处应在“气海”穴。“气海”者,原气之海也,乃肾原之气的发生地,于此处按之痛,是辨病位在肾的主症。我在临床中,查知此处压痛,予肾气丸加减治疗,常获良效。并且发现,由肾气丸变化而来的六味地黄丸,其应用范围更为广泛。用六味地黄丸进行加减,较应用《金匮》肾气丸的机会更多。

病案举例

01

江某,男,49岁,石家庄市24中学教师。11月24日初诊。

患口腔溃疡已6年,现每周均发作,此起彼伏,长年不断。今两颊、下脣各有1块溃疡。诉吃西红柿、苹果等物更易发作。此外,舌尖痛,常觉口干舌燥,喝水后口干舌燥更甚。且喝水后即不停地排尿,就更想喝水。患前列腺炎,有等尿、尿分叉且尿不净。干活儿弯腰痛,坐久腰骶部痛,但睡醒则觉腰舒服。上楼腿发软。膝以下发凉,诉肚子稍遇凉必大便稀。现1天大便3~4次,偏稀,却觉便下不畅。夜尿3次。脉弦紧,右关沉弦,左关尺无力。舌淡胖润,苔薄白。脐下气海穴压痛明显。方予《金匮》肾气丸加味:

熟地黄30g,山茱萸、生山药各20g,茯苓、泽泻、牡丹皮、楮实子、怀牛膝、杜仲、川断、桂枝各10g,肉桂6g,制附片6g(先煎)。7剂。

12月1日二诊:口腔溃疡已愈。腰痛已减,膝以下仍凉。大便转日1~2次,较稠且顺畅了。夜尿2次。口干舌燥减,喝水仍多,排尿次数仍多。上方加肉桂、附片各4g。7剂。

12月8日三诊:口腔溃疡未发。腰痛续减,膝以下仍凉,但上楼有劲了。喝水明显减少,不太想喝水了。排尿次数减少,排尿始已不分叉,但尿到最后仍分叉,夜尿1次。晨起仍有口干舌燥感,舌尖仍稍痛,有时口苦。上方加麦冬、生地黄、黄芩各10g。7剂。

12月22日四诊:患者自服上方至14剂。口腔溃疡未再发。腰以下凉感及口干舌燥、舌尖痛、口苦诸症均除。大便日1次,性状正常。饮水与排尿均恢复正常。原方继服14剂。复诊知口腔溃疡未复发。除尿仍有分叉外,诸症均已消失。停药。

【按】本病口腔溃疡已6年,几乎无有平复之时。口渴欲饮,饮不解渴,饮后且不停排尿,乃消渴之象。其伴腰痛腿软,便稀畏冷,证明上述诸症显为肾阳虚衰,水气不化,龙火升腾之象,其脐下压痛更为此证之特征,故以《金匮》肾气丸温肾利水、引火归元而效。

02

陈某,女,75岁,住石家庄市维明大街。4月3日初诊。

患者1年前血压偏低,但近1年来却收缩压偏高,今测血压160/66mmHg。目前尤感痛苦的是吃饭时不能移动地方,只要盛饭移动地方,就觉胃脘胀饱而不能再吃,此症已发2年。但饥饿时又觉心中发空,稍吃一点即除,又不可多吃。走路时亦觉胃脘部胀满不舒。头晕2年以上,并发前额、太阳穴、脑后疼痛,遇凉风吹反觉舒适。颈筋板滞,活动后舒服。腰痛,躺卧后可减。两膝亦酸痛达以上,走后加重,休息可减。虽入睡可,但睡3小时即醒,醒后必须起来再干点活儿,然后可再睡,如此1天可断续睡6~7小时。脉弦硬而涩。舌暗红,苔黄腻。脐下压痛。方以六味地黄丸加味:

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生山药各20g,茯苓、泽泻、牡丹皮、杜仲、川断、桑寄生、怀牛膝、菊花、枸杞子、丹参各10g,砂仁6g,生黄芪30g,生龙骨、生牡蛎、龟甲、鳖甲、生石决明各15g(先煎)。7剂。

4月10日二诊:上方仅服2剂,吃饭移动地方胃脘胀满之感即除。后再以上方加减,服14剂后,血压即转正常,自测血压130/70mmHg。未再服药。

【按】吃饭时不能移动地方,确实令人费解。从脐下压痛及其他肾虚症状看,此或可解释为肾元之气虚损,动则冲气不摄并夹胃气上逆所致。此与肾虚病人动则吸气费力而上气不接下气一样,均属肾不纳气,故以六味地黄丸加味,滋肾平肝并镇冲降逆而效。

如果觉得《《金匮》肾气丸的秘密 就在肚子的这“一点”里(参与互动得福利)》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