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康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肾康网 > 十二经络募穴。

十二经络募穴。

时间:2022-01-23 11:27:31

相关推荐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front Mu point),又称为“腹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经穴分类名。或称腹募。指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五脏、心包络及六腑各有募穴一个,如肺为中府,心为巨阙,肝为期门,脾为章门,肾为京门,心包为膻中,胃为中脘,胆为日月,大肠为天枢,膀胱为中极,小肠为关元,三焦为石门穴等。募穴多用以诊断和治疗本脏腑病证。

募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胸腹部的腧穴。十二募穴在胸腹部的位置,与相关脏腑在体内的位置大致对应。其中分布于任脉上的6个募穴为单穴,其余为双穴。募穴可治疗相关脏腑证,尤多用于治疗六腑病证,常与背俞穴配合使用。

肝的募穴是期门,胆的募穴是日月,胃的募穴是中脘,脾的募穴是章门,石门是三焦的募穴,膻中是心包的募穴。《难经·六十七难》说:“五脏募穴皆在阴……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阳性病证,其病气多行于阴分募穴,应采用“从阴引阳”的法则,针刺胸腹部的募穴,以调整经气而引邪外出。

募,又作幕,与膜通。

《灵枢·百病始生篇》说:“肠胃之外,募原之间”;“肠胃之募原”与《素问·举痛论》所说“小肠、膜厚之间”,意义相同,是指脏腑之外的胸腹膜之间。

脏腑的募穴因其接近脏腑而得名,故幕穴的位置与脏腑位置高低基本一致,因其依脏腑的部位而定募穴的位置,故本脏腑募穴不一定在本经脉腧穴上,有在正中、有在两侧,如胃之募穴中脘在任脉上。

滑寿注《难经》时说:“募,犹募结之募,言经气之集于此也。”所以它是脏腑经气汇聚在胸腹部的穴位,当脏腑发生病变时,常在相关的募穴上出现压痛或敏感等现象。因此某一脏腑有病,可以用其所属之募穴治疗。

《难经·六十七难》说:“五脏募穴皆在阴……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阳性病证,其病气多行于阴分募穴,应采用“从阴引阳”的法则,针刺胸腹部的募穴,以调整经气而引邪外出。近代治疗六脏疾患,多取本腑的募穴,治疗效果显着。此外,还可采用“俞募配穴法”,即取胸腹部募穴的同时,配以背部相应的俞穴,对脏腑疾患也有很好的疗效。

《素问·奇病论》:“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

《太平圣惠方》:“募中府隐隐而痛者,肺疸也;上肉微起者,肺痈也。”临床上募穴可与背俞穴配合应用,称“俞募配穴”。

东垣曰∶凡治腹之募,皆为原气不足,从阴引阳,勿误也。又曰∶六淫客邪,及上热下寒,筋骨皮肉血脉之病,错取于胃之合及诸腹之募者,必危。

东垣曰∶天外风寒之邪,乘中而入。在人之背上,腑俞脏俞,是人之受天外风邪。亦有二说。中于阳则流于经,此病始于外寒,终归外热,收治风寒之邪,治其各脏之俞。

五脏俞穴(俞,犹委输之输,言经气由此而输于彼也。)肺俞(三椎下各开寸半。)心俞(五椎下各开寸半。)肝俞(九椎下各开寸半。)脾俞(十三椎下各开寸半。)肾俞(十四椎下各开寸半。)按《难经》云∶阴病行阳,故令俞在阳(背曰阳,俞皆在背)。

分布

募穴之分布,有在本经者,有在他经者;有呈双穴者,有为单穴者。分布于肺经的有本脏募中府;分布于胆经的有本腑募日月,肾脏募京门;分布于肝经的有本脏募期门,脾脏募章门;分布于胃经的有大肠募天枢。以上均为双穴。其余都分布于任脉,有心包募膻中;心募巨阙;胃募中脘;三焦募石门;小肠募关元;膀胱募中极。均为单穴。六脏病证多取募穴治疗。

如胃病多取中脘,大肠病多取天枢,膀胱病多取中极等。脏腑之气与俞募穴是相互贯通的。因此,募穴主治性能与背俞穴有共同之处。募穴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背俞穴配合使用,即谓之"俞募配穴"。同时俞募二穴也可相互诊察病证,作为协助诊断的一种方法。所谓"审募而察俞,察俞而诊募"。

如果觉得《十二经络募穴。》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