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康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肾康网 > 肾病综合征好治吗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肾病综合征好治吗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时间:2019-10-03 21:21:35

相关推荐

一、肾病综合征好不好治呢

应该说这个问题,确实比较难回答。目前对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现状是:针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还大都是采用西医的处理方法。大多采用控制尿蛋白、尿潜血的药物,如激素、环磷酰胺、雷公藤多甙、环孢素A、骁悉等,将破坏的肾小球基底膜漏洞堵塞起来,这样就控制了蛋白的漏出,所以蛋白指标也被控制住了。蛋白转阴了。这样病情就好了吗?其实不然,这些人在遇到感冒、感染等诱发因素时,病情就会反复发作,不断加重,最终发展至肾衰,走上了终生透析的道路。而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患者,他们选择了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肾病就慢慢康复了,那么他们是怎么治好的呢?

我们都知道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就是尿蛋白和潜血,下面我们先分析一下蛋白和潜血是怎么来的,它是由于全身免疫系统、内分泌失调、内环境改变、自愈力下降等各个系统和组织器官的紊乱失调破坏,造成破坏性物质及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内及原发病所致的肾血管硬化,从而肾实质破坏、肾小球硬化系膜增生、纤维化、肾血管病变缺血,将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或断裂破坏,这样形成了尿蛋白和尿潜血。如果要治疗肾脏的话,必须要先去除这些破坏性物质。如果先是从修补基底膜漏洞入手的话,势必会将破坏性物质和免疫复合物留在肾小球内部,这种方法明显是治标不治本的。

如果单纯用药物来控制尿蛋白等指标,虽然是从表面上看病情得到了控制,尿蛋白、潜血暂时减少或消失,大部分的患者就认为病情好转了。不再继续治疗,就这样继续按原来的规律生活。这样过一段时间,当遇到诱发因素如感冒、感染等后,又会复发。这时候被留在肾小球内部的破坏物质也一刻也没有停止损伤肾脏,所以病情复发一次就加重一次,当进展到肾衰竭尿毒症期,就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了。你应该能看到西医常规治疗肾病所带来的后果了吧,这也是现在为什么那么多的肾病患者越治越重的原因。

根据尿蛋白、尿潜血生成的原理,我们可以看出,想法彻底治好肾病综合征,控制住尿蛋白和潜血,要从产生尿蛋白的每个环节都要控制和干预,抓住根本原因治疗。所以治疗肾病一定要选对方法,一定要顺事物的发展规律,先疏后堵。

而复能认为,肾病治疗要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病理治疗阶段,这时利用药物作用增强基底膜通透性,而不是修补漏洞,将有利于免疫复合物的排出,此时也蛋白和细胞也会有些被一同排出,所以尿蛋白和潜血可能会增加。而破坏性物质会被从尿液中排出,用肉眼会看到尿中有混浊,有的有絮状物,还有沉淀物。

第二个阶段,是病理修复及功能好转阶段。通过破坏性物质的不断排出,肾小球硬化、血流灌注明显改善。通过ECT检测可以看出肾小球滤过率的提高。

第三个阶段,是临床好转阶段,此时破坏性物质已基本已被排出,肾小球基底膜慢慢被修复,这样就把尿蛋白、尿红细胞堵在内部,所以小便就完全转阴了。

一般具备治疗条件的患者在经过这三个阶段后,就会慢慢康复。但是如果要想彻底康复不复发,还需要干预人的生活方式和心态、生活规律等方面,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合理的生活方式。使其身体的本能逐渐恢复,这样来杜绝复发的可能。如果肾病综合征采用这种方法来治疗的话,相信还是有完全治愈的希望的。

二、肾病综合征有哪些并发症

1.感染

通常在激素治疗时无需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否则不但达不到预防目的,反而可能诱发真菌二重感染。一旦发现感染,应及时选用对致病菌敏感、强效且无肾毒性的抗生素积极治疗,有明确感染灶者应尽快去除。严重感染难控制时应考虑减少或停用激素,但需视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2.血栓及栓塞并发症

一般认为,当血浆白蛋白低于20g/L(特发性膜性肾病低于25g/L)时抗凝治疗可给予肝素钠(也可选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或口服华法林。抗凝同时可辅以抗血小板药,如双嘧达莫或阿司匹林口服。对已发生血栓、栓塞者应尽早(6小时内效果最佳,但3天内仍可望有效)给予尿激酶或链激酶全身或局部溶栓,同时配合抗凝治疗,抗凝药一般应持续应用半年以上。抗凝及溶栓治疗时均应避免药物过量导致出血。

3.急性肾衰竭

NS并发急性肾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若及时给予正确处理,大多数患者可望恢复。可采取以下措施:

(1)襻利尿剂 对襻利尿剂仍有效者应予以较大剂量,以冲刷阻塞的肾小管管型;

(2)血液透析 利尿无效,并已达到透析指征者,应给血液透析以维持生命,并在补充血浆制品后适当脱水,以减轻肾间质水肿;

(3)原发病治疗 因其病理类型多为微小病变型肾病,应予以积极治疗;

(4)碱化尿液 可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以减少管型形成。

4.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在NS缓解前常难以完全纠正代谢紊乱,但应调整饮食中蛋白和脂肪的量和结构,力争将代谢紊乱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目前,不少药物可用于治疗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均可减少尿蛋白;有研究提示,中药黄芪可促进肝脏白蛋白合成,并可能兼有减轻高脂血症的作用。降脂药物可选择降胆固醇为主的羟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如洛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或降甘油三酯为主的氯贝丁酯类,如非诺贝特等。NS缓解后高脂血症可自然缓解,则无需继续药物治疗。

三、肾病综合征如何治疗

(一)一般治疗

凡有严重水肿、低蛋白血症者需卧床休息。水肿消失、一般情况好转后,可起床活动。

给予正常量0.8~1.0g/(kg·d)的优质蛋白(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为主)饮食。热量要保证充分,每日每公斤体重不应少于30~35kcal。尽管患者丢失大量尿蛋白,但由于高蛋白饮食增加肾小球高滤过,可加重蛋白尿并促进肾脏病变进展,故目前一般不再主张应用。

水肿时应低盐(<3g/d)饮食。为减轻高脂血症,应少进富含饱和脂肪酸(动物油脂)的饮食,而多吃富含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如植物油、鱼油)及富含可溶性纤维(如豆类)的饮食。

(二)对症治疗

1.利尿消肿

(1)噻嗪类利尿剂 主要作用于髓襻升支厚壁段和远曲小管前段,通过抑制钠和氯的重吸收,增加钾的排泄而利尿。长期服用应防止低钾、低钠血症。

(2)潴钾利尿剂 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后段,排钠、排氯,但潴钾,适用于低钾血症的患者。单独使用时利尿作用不显著,可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常用氨苯蝶啶或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长期服用需防止高钾血症,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

(3)襻利尿剂 主要作用于髓襻升支,对钠、氯和钾的重吸收具有强力的抑制作用。常用呋塞米(速尿)或布美他尼(丁尿胺)(同等剂量时作用较呋塞米强40倍),分次口服或静脉注射。在渗透性利尿药物应用后随即给药,效果更好。应用襻利尿剂时需谨防低钠血症及低钾、低氯血症性碱中毒发生。

(4)渗透性利尿剂 通过一过性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可使组织中水分回吸收入血。此外,它们又经过肾小球滤过,造成肾小管内液的高渗状态,减少水、钠的重吸收而利尿。常用不含钠的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或淀粉代血浆(706代血浆)(分子量均为2.5~4.5万)静脉点滴。随后加用襻利尿剂可增强利尿效果。但对少尿(尿量<400ml/d)患者应慎用此类药物,因其易与肾小管分泌的Tamm-Horsfall蛋白和肾小球滤过的白蛋白一起形成管型,阻塞肾小管,并由于其高渗作用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诱发“渗透性肾病”,导致急性肾衰竭。

(5)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或血浆白蛋白等静脉输注 均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促进组织中水分回吸收并利尿,如再用呋塞米加于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脉滴注,有时能获得良好的利尿效果。但由于输入的蛋白均将于24~48小时内由尿中排出,可引起肾小球高滤过及肾小管高代谢,造成肾小球脏层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促进肾间质纤维化,轻者影响糖皮质激素疗效,延迟疾病缓解,重者可损害肾功能。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严重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而又少尿(尿量<400ml/d)的NS患者,在必须利尿的情况下方可考虑使用,但也要避免过频过多。心力衰竭患者应慎用。

对NS患者利尿治疗的原则是不宜过快过猛,以免造成血容量不足、加重血液高凝倾向,诱发血栓、栓塞并发症。

2.减少尿蛋白

持续性大量蛋白尿本身可导致肾小球高滤过、加重肾小管-间质损伤、促进肾小球硬化,是影响肾小球病预后的重要因素。已证实减少尿蛋白可以有效延缓肾功能的恶化。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除可有效控制高血压外,均可通过降低肾小球内压和直接影响肾小球基底膜对大分子的通透性,有不依赖于降低全身血压的减少尿蛋白作用。用ACEI或ARB降尿蛋白时,所用剂量一般应比常规降压剂量大,才能获得良好疗效。

(三)主要治疗(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

1.糖皮质激素治疗

糖皮质激素(下面简称激素)用于肾脏疾病,主要是其抗炎作用。它能减轻急性炎症时的渗出,稳定溶酶体膜,减少纤维蛋白的沉着,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减少尿蛋白漏出;此外,尚可抑制慢性炎症中的增生反应,降低成纤维细胞活性,减轻组织修复所致的纤维化。糖皮质激素对疾病的疗效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病理类型,微小病变的疗效最为迅速和肯定。使用原则和方案一般是:①起始足量:常用药物为泼尼松,口服8周,必要时可延长至12周;②缓慢减药;足量治疗后每2~3周减原用量的10%,当减至20mg/d左右时症状易反复,应更加缓慢减量;③长期维持:最后以最小有效剂量再维持数月至半年。激素可采取全日量顿服或在维持用药期间两日量隔日一次顿服,以减轻激素的副作用。水肿严重、有肝功能损害或泼尼松疗效不佳时,可更换为泼尼松龙口服或静脉滴注。

根据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可将其分为“激素敏感型”(用药8~12周内NS缓解)、“激素依赖型”(激素减药到一定程度即复发)和“激素抵抗型”(激素治疗无效)三类,其各自的进一步治疗有所区别。

长期应用激素的患者可出现感染、药物性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副作用,少数病例还可能发生股骨头无菌性缺血性坏死,需加强监测,及时处理。

2.细胞毒性药物

激素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型或反复发作型,可以细胞毒药物协助治疗。由于此类药物多有性腺毒性、肝脏损伤及大剂量可诱发肿瘤的危险,因此,在用药指征及疗程上应慎重掌握。目前此类药物中,环磷酰胺(CTX)和苯丁酸氮介(CB1348)临床应用较多。

3.免疫抑制剂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有环孢霉素A、他克莫司(FK506)、麦考酚吗乙酯和来氟米特等。

既往免疫抑制剂常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治疗多种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病综合征,近年来也推荐部分患者因对糖皮质激素相对禁忌或不能耐受(如未控制糖尿病、精神因素、严重的骨质疏松),及部分患者不愿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或存在禁忌证的患者,可单独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包括作为初始方案)某些病理类型的肾病综合征,如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病等。

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包括细胞毒药物)治疗NS可有多种方案,原则上应以增强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为宜。对于是否应用激素治疗、疗程长短,以及应否使用和选择何种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等应结合患者肾小球病的病理类型、年龄、肾功能和有否相对禁忌证等情况不同而区别对待,依据免疫抑制剂的作用靶目标,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近年来根据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针对不同的病理类型,提出相应治疗方案。

四、肾病综合征的饮食注意事项

1、饮食中低脂肪的摄入:因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有高脂血症,它使血液粘稠,此可引起动脉硬化及肾小球损伤,以及硬化等,因此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选择低脂肪的食物,饮食要少油,以清淡为主。

2、高蛋白质饮食的摄入:由于肾病综合征的低蛋白血症,大量血浆蛋白从尿中排出,人体蛋白降低而处于蛋白质营养不良状态,促使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增加,如果饮食中能给予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则病人每日可合成白蛋白达22.6克,因而能有效地缓和负氮平衡和改善低白蛋白血症,一般主张患者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应为1克/千克体重,再加上每日尿中丢失的蛋白质。

3、相关微量元素补充性的摄入: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增加,尿中除丢失大量蛋白质外,还同时丢失与蛋白结合的某些微量元素及激素,人体钙、镁、锌、铁等元素的相对缺乏,因此应给予适当补充。一般可进食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丰富的蔬菜、水果、杂粮等予以补充。

4、钠盐、水份的摄入:由于高度水肿每日必须限制水的入量,包括静脉液体和饮水的摄入,摄水量应比尿量要少。水肿时应进低盐饮食以免加重水肿,一般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2g为宜。患者应禁用腌制食品,少用味精及食碱。

如果觉得《肾病综合征好治吗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