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康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肾康网 > 肾病临床检验

肾病临床检验

时间:2019-03-15 21:31:38

相关推荐

当发现有水肿、高血压、小便有血、频尿、小便困难 、尿量减少、疲倦、厌食、恶心、腰酸、腰痛等现象时,表示您的肾脏可能出现了问题,请到医院来,作一 些必要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1肾病临床检验

检查方法

(一)小便的检查

这是最简单、方便的方法,一般医院都可以做,部份项 目可用试纸自行测试,由检查的结果,大约可知道,罹患何种疾病。

正确的采尿方法,宜采中段尿,女性患者,将聚积在会 阴部的污物清洗干净,如月经期间宜采导尿方法或延后检查 :男性患者如有包皮,应清洗干净后取尿。

蛋白尿

1. 24小时小便收集总量

如果排出的尿蛋白量超过150毫克,就被认为有蛋白尿。

2. 单次小便收集

应以清晨未作活动前的小便作检查,这样就可以排除 (1)长期站立(2)剧烈运动(3)发烧等暂时性蛋白尿的可能,如 果蛋白尿持续出现,表示肾脏有问题,应再作进一步检查。

血尿

顾名思义就是小便中有血,为肾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的症 状之一。尿中有红血球表示发炎或出血之可能,但红血球由 何处而来,尚需鉴别是必要同时注意是否有红血球柱体存在 ,如有即显示系由肾脏出来,而且有肾小球肾炎时会出现, 尚需注意是否女性患者月经期间,或刚过后,另一原因为结 石,但是对于老年人及无痛性血尿,切莫忽略了肿瘤之可能

脓尿

当泌尿系统有感染时,尿中有多量白血球与浓细胞,会出现脓展,小便呈混浊状,常伴有频尿,小便灼热感;妇女 的白带,当尿液放置太多细菌滋生,尿液也会浊状,应加以鉴别。

2肾病的蛋白尿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和高脂血症。只要具备前两点就可以诊断肾病综合征。

大量蛋白尿是肾病综合征最基本的特点和标志,而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都是大量蛋白尿的直接或间接后果。大量蛋白尿的产生是由于肾小球摅过屏障发生异常所致,同时还受到肾小球滤过率、血浆白蛋白的浓度和蛋白摄入量等因素的影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或严重低蛋白血症时,尿蛋白排出会减少,甚至达不到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而高蛋白饮食会使尿蛋白排出增加,因此肾病综合征蛋白尿的程度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与病变的程度并无完全对应的关系。

肾病综合征病人之所以出现低蛋白血症,除从尿中大量丢失量白的因素外,白蛋白在肾和机体其他部位的降解增加;病人食欲减退及限制蛋白饮食,肠壁水肿影响吸收;或同时有肝病、肾功能不全使蛋白合成减少等因素也会导致血浆蛋白的降低。而个别平素身体健壮又摄入高蛋白饮食者,往往不出现低蛋白血症。但在一般情况下,肾病综合征病人摄入高蛋白饮食会导致尿蛋白的增加,而血浆白蛋白不会增加或仅有微量增加。如限制蛋白摄入会使尿蛋白减少,而血浆白蛋白水平不会改变或改变甚小。

肾病综合症在并发低钠血症时应按以下原则进行纠正:

1、稀释性低钠血症

要严格限制液体入量,若临床症状不明显,可不予静脉补充钠盐,只要造成水的负平衡即可。

2、及时补钠

由于肾病综合症往往是稀释性低钠血症与缺钠性低钠血症并存,故病人可表现出衰弱、无力、恶心、呕吐、食欲差、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及有明显的压陷性水肿。在急性水中毒时,可有昏迷和惊厥。此时应及时补钠。按每公斤体重给3%氯化钠12ml可提高血钠10mmol/L来计算补钠量。可先经上述计算总量的1/3静脉缓慢滴入,观察4~8小时,若血钠上升和临床症状好转即可停用,若仍未纠正,可再给1/3,继续观察。切勿一次给予全量,以免因过量造成不良后果。

3尿液检查

检查前的注意事项

尿液检查最好采用清晨第一次尿。这是因为睡眠中不摄入水分,晨尿处于浓缩状态,容易检出尿中的细胞成分。这种浓缩状态也适合检查尿中的细菌。

而所谓体位性蛋白尿,是在即使肾功能没有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生理性蛋白尿。这时检测起床活动前的晨尿,尿蛋白则变为阴性,可排除误诊的可能性。

但在门诊诊察中,患者不太可能带来晨尿,一般可随时采集尿样进行检查。但在医师指定进行晨尿检查时,就需改日将晨尿放入试管中拿到医院进行检查。

现在多采用试纸法进行尿液检查。饮食、体位(起立或卧位)、运动、药物等对这种检查结果都有影响。剧烈运动之后,蛋白、潜血反应都可以出现阳性,因此在去医院前不要进行慢跑等运动。

大量服用维生素C后,即使存在尿糖也可能表现为阴性。因此检查前需避免服用维生素C。而女性,如果阴道分泌物混入尿中,则可检查结果出现误差,必须注意留尿时除去开始的和最后的尿液,而采集中段尿液进行检查。

此外如果将尿液长时间放置,那么即使有尿糖也会被细菌消耗掉而变成阴性,而且尿胆原、尿胆红素、酮体等也可能变成假阴性。

4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来源

在肾病综合征时,由于各种病理因素所致,滤过膜的屏障作用被破坏,如孔径变大或负电荷减少等,从而导致大量蛋白质漏出,且远远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故出现大量蛋白尿。

血液中的水及其溶质通过肾小球滤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必须经过毛细血管壁的内皮细胞、基底膜和上皮细胞,这三层结构称为肾小球滤过膜。三层滤过膜均有一定的孔隙,仅能允许一定分子量和分子直径的物质通过,因而构成滤过膜的孔径屏障,而三层结构的表面均被覆唾液酸蛋白,肾小球基底膜内、外疏松层富有硫酸类肝素,这些物质在人体体液环境中带有负电荷,排斥具有负电荷的溶质通过,从而构成了滤过膜的电荷屏障。

另外,位于肾小球毛细血管之间的球内系膜对于肾小球的滤过屏障有调节作用,因而对肾小球的滤过也起到一定的影响。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绝大多数。 蛋白质不能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屏障,特别是大分子和带有负电荷的白蛋白几乎完全不能通过,少量通过滤过膜的小分子蛋白质又能在肾小管被重吸收。

因此,虽然每天约10~15kg血浆蛋白流经肾循环。但从尿排出的蛋白不足150mg。在肾病综合征时,由于各种病理因素所致,滤过膜的屏障作用被破坏,如孔径变大或负电荷减少等,从而导致大量蛋白质漏出,且远远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故出现大量蛋白尿。

5临床检验中的脑脊液蛋白定量检查

脑脊液蛋白定量介绍:

脑脊液蛋白定量有助于反映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疾病时蛋白质含量变化的特点。

脑脊液蛋白定量正常值:

成人:腰池150~450mg/L,小脑延髓池150~250mg/L,脑室内50~150mg/L;

新生儿:400~1200mg/L;

老年人:300~600mg/L。

脑脊液蛋白定量临床意义: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可提示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各类中枢神经疾病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

疾病 蛋白质(mg/L) ;

细菌性脑膜炎 800~5000 ;

隐球菌性脑膜炎 250~2000;

病毒性脑膜炎300~1000 ;

脑炎 150~1000;

肿瘤 150~2000(常正常) ;

脊髓肿瘤 1000~2000;

脑出血 300~1500 ;

神经梅毒500~1500;

多发性硬化症 250~500 ;

结核性脑膜炎500~3000;

脑脓肿 200~1200 ;

脊髓病后炎症反应 轻度增加。

脑脊液蛋白定量注意事项:

脑脊液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放置过久将影响检验结果:如细胞变性,破坏,导致计数和分类不准;有些化学物质如葡萄糖等将分解含量减少;细菌发生自溶影响细菌的检出率。脑脊液抽取后一般分装三个无菌管,第一管作细菌培养,第二管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三管的顺序不宜颠倒。因标本采集较难,全部送检和检测过程应注意安全。

如果觉得《肾病临床检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