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康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肾康网 > 微量白蛋白检查不可省略

微量白蛋白检查不可省略

时间:2019-12-23 11:13:18

相关推荐

不把感冒当回事、乱吃减肥药等都会给肾脏带来隐患。很多病人发现时已经患上尿毒症,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其中,越来越多的女性因为盲目吃减肥药引发尿毒症。减肥成功却患肾病40多岁的王女士半年前感到头晕,

1微量白蛋白检查不可省略

不把感冒当回事、乱吃减肥药等都会给肾脏带来隐患。很多病人发现时已经患上尿毒症,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其中,越来越多的女性因为盲目吃减肥药引发尿毒症。

减肥成功却患肾病

40多岁的王女士半年前感到头晕,渐渐地各种奇怪的症状出现:恶心,呕吐,全身皮肤发痒,晚上难以入眠。王女士到医院向医生求助,医生的诊断结果让王女士难以接受———尿毒症。仔细询问王女士病情的时候,医生发现了尿毒症的罪魁祸首。原来两年多前,王女士开始服用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减肥药,既能减肥又能排毒,王女士一直坚持服用。没想到,人虽然苗条了,却让肾脏难堪重负,酿成严重后果。最终,王女士不得不接受换肾的严重后果。

因为长期服用减肥药而被肾脏病缠绕的病人越来越多。其实,减肥药、保健品甚至中草药里都会有很多肾毒性药物,如龙胆泻肝丸就含有马兜铃酸成分,长期胡乱服用会对肾脏造成伤害,甚至导致尿毒症。

除了减肥药以外,其他药物也不能随便服用。吃药前务必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如果发现有“肾功能不良者慎用”的提示,应谨慎使用;如果必须使用对肾脏损害性较大的药物时,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但一定要剂量孝疗程短,并在使用肾毒性药物前后,及时检查肾功能和尿常规。

微量白蛋白检查不可省略

专家建议健康人每年进行一次尿常规检查,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血尿、蛋白尿、管型尿、低渗尿等情况,尿微量白蛋白检查有助于更早地发现肾损伤。伴有糖尿并高血压、痛风、肾脏病的家族史或长期使用药物史等高危人群则要增加尿监测频率,3个月至5个月尿检一次。但值得注意的是,常规体检时人们往往有一个认识误区:如果尿常规检查和B超这两个项目正常,说明肾脏正常,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要及时发现肾脏疾病,应该做微量白蛋白检查,但这项检查的费用要多支出约30元,一般体检都省略了。

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人,更应该每年至少做1次微量白蛋白检查,因为高血压和糖尿病人需要长期服药,由于药物的副作用,20%都患有肾脏玻但这些人平时并没有意识到,往往是到了肾脏病发作、疼痛难熬的时候,才上医院,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2高血压肾病的辅助检查

(一)多为轻中度蛋白尿,24小时定量多在1.5~2.0g;镜检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透明管型)少,可有血尿;早期血尿酸升高,尿NAG酶、β2-MG增高,尿浓缩-稀释功能障碍; Ccr多缓慢下降,血尿素氮、肌酐升高。肾小管功能损害多先于肾小球功能损害。

(二)影像学检查肾脏多无变化,发展致肾功能衰竭时可出现肾脏不同程度缩小;核素检查早期即出现肾功损害;心电图常提示左心室高电压;胸部X线或超声心动图常提示主动脉硬化、左心室肥厚或扩大。

(三)临床诊断困难者在早期应作肾活检。

3高血压与微量蛋白尿有何关系

高血压病患者做尿液检查可以帮助了解肾脏损伤的程度。明确高血压与肾脏病变之间的关系,然而常规的尿检测方法存在灵敏度差的缺点。近年来,一些医院已开展了一些新 的较灵敏的方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及N-乙酰-β氧基葡萄糖甘醇(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免疫球蛋白G(IgG)等,可以早期发现亚临床微量蛋白尿。有利于对多种疾 病如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或糖尿病肾病等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1)微量白蛋白尿指尿中白蛋白的排泄每分钟超过20 微克或24小时超过30毫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与血压密切相关,在轻度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为5%左右;血 压明显升高(>170—180/100mmHg)的高血压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原则普遍和严重。其发生机制为高血压时肾小球内压增 加和滤过分数增加,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功能和结构异常。因此,高血压病患者只有血压明显升高才会出现微量白蛋白尿。

(2)糖尿病患者由于肾小球基底膜电荷异常改变,肾小球系膜基底增厚。对白蛋白的通透性增加,糖尿病肾病早期仅肾小球滤过率增高。以后才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血压可逐步升高。糖尿病患者与高血压病患者比较,血压同样为水平。糖尿病患者平均尿白蛋白的排泄比高血压病患者高倍。因此,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对评价早期 糖尿病肾病更灵敏和重要。当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时,尿白蛋白排泄呈直线上升.其预后不良。

(3)不少临床药物研究都采用微量白蛋白排泄为指标,观察药物对肾脏的保护作用,例如以转换酶抑制剂洛汀新治疗各种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国际性APRIE试验。 除了最常用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来叵映肾小球病变外,NAG和RBP是反映肾小管功能的指标。NAG是一种酶,主要来源于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RBP是一种结合蛋白,其含量反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当它们增高时提示高血压或糖尿病所致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 迄今,尿微国白蛋白的排泄已不单纯用于检测肾脏病变,它已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小血管损伤的、 比眼底视网膜改变更敏感的指标。

4高血压与微量蛋白尿有何关系

高血压病患者做尿液检查可以帮助了解肾脏损伤的程度。明确高血压与肾脏病变之间的关系,然而常规的尿检测方法存在灵敏度差的缺点。近年来,一些医院已开展了一些新 的较灵敏的方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及N-乙酰-β氧基葡萄糖甘醇(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免疫球蛋白G(IgG)等,可以早期发现亚临床微量蛋白尿。有利于对多种疾 病如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或糖尿病肾病等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1)微量白蛋白尿指尿中白蛋白的排泄每分钟超过20 微克或24小时超过30毫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与血压密切相关,在轻度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为5%左右;血 压明显升高(>170—180/100mmHg)的高血压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原则普遍和严重。其发生机制为高血压时肾小球内压增 加和滤过分数增加,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功能和结构异常。因此,高血压病患者只有血压明显升高才会出现微量白蛋白尿。

(2)糖尿病患者由于肾小球基底膜电荷异常改变,肾小球系膜基底增厚。对白蛋白的通透性增加,糖尿病肾病早期仅肾小球滤过率增高。以后才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血压可逐步升高。糖尿病患者与高血压病患者比较,血压同样为170-180/100mmHg水平。糖尿病患者平均尿白蛋白的排泄比高血压病患者高100倍。因此,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对评价早期 糖尿病肾病更灵敏和重要。当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时,尿白蛋白排泄呈直线上升.其预后不良。

(3)不少临床药物研究都采用微量白蛋白排泄为指标,观察药物对肾脏的保护作用,例如以转换酶抑制剂洛汀新治疗各种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国际性APRIE试验。 除了最常用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来叵映肾小球病变外,NAG和RBP是反映肾小管功能的指标。NAG是一种酶,主要来源于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RBP是一种结合蛋白,其含量反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当它们增高时提示高血压或糖尿病所致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 迄今,尿微国白蛋白的排泄已不单纯用于检测肾脏病变,它已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小血管损伤的、 比眼底视网膜改变更敏感的指标。

5急性肾盂肾炎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尿常规脓尿(每高倍视野≥5个白细胞)为其特征性改变,若平均每高倍视野中有0-3个白细胞,而个别视野中可见成堆白细胞,仍有诊断意义。尿中白细胞也可间歇性出现。红细胞数目多少不一,常提示合并其它肾脏疾患的可能。如发现白细胞管型。特别是粘有细菌者,尤有诊断意义。

二、尿的细菌学检查尿细胞培养及菌落计数是确诊的重要指标。目前多采用新鲜清洁中段尿培养法,尿细胞培养阳性,菌落计数>1×108/L(10万/ml),即有诊断价值,1-10×107/L(1万-10万/ml)为可疑,应重复培养,若培养为阴性,诊断有怀疑时,需进一步排除多种因素的影响,如①已用或正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②大量饮水,补液后尿液过度稀释。③尿液<或>。④泌尿系统功能异常、畸形或有梗阻。⑤粪链球菌感染因其繁殖力低,菌落计数×即有诊断意义。⑥需用其它特殊培养基方能生长的病原体。亦可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尿培养法,如有细菌生长即可确诊。新鲜中段尿直接涂片,用革兰染色后镜检,找到细菌,或新鲜中段尿离心后取沉渣直接涂片找细菌,每高倍视野细菌数-个以上,均具有诊断意义。

三、其它检查尿沉渣抗体包裹细菌检查,阳性时有助诊断,膀胱炎为阳性,有鉴别诊断价值。

急性肾盂肾炎一般不出现肾功能损害。X线及肾盂造影检查可了解尿路系统有无结石、梗阻、畸形、肾下垂等情况、以利根治。

如果觉得《微量白蛋白检查不可省略》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