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康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肾康网 > 海绵城市:海绵宝宝的童话世界

海绵城市:海绵宝宝的童话世界

时间:2023-08-01 03:09:38

相关推荐

导言:海绵宝宝软软的、萌萌的,能自由呼吸、自然吐纳。城市生态水系统要是能像海绵一样呼吸就好了。如今,城市正努力成为一个个巨大的“海绵宝宝”

本期暑假社会实践,我们秉承扬帆小队一贯的活动宗旨——“不走寻常路”,横跨两大主题活动,通过人物采访和实地考察,既了解了海绵城市及其发展概况,又从专家口中获得了他们为海绵城市建设所付出的努力。

由于专家们都非常低调,不愿意与我们合影也不愿意留下自己的照片甚至姓名,我们也很无奈,只好尊重他们的意愿。在此鸣谢这些匿名专家们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宽宥我们不按常规套路出牌。

啊,不好意思,差点忘了自我介绍。来看我们美美的大片,真的要感谢我们的御用摄影师——十六岁花季的妍妈。

(注:我们小队一共由六名女生组成,照片上从左至右依次是夏王怡、江思齐、袁梦琪、郁昕妍、陆紫涵。还有一名女生是小画家任晓雪,由于活动当天她有其他更重要的安排,故而缺席)

什么是海绵城市?我们来听专家怎么说。

专家们给海绵城市下的定义,有的浅显易懂,有的听上去有点高大上,有点让我们莫衷一是。事实上,根据我们的调研和思考,所谓海绵城市,说白了就应该是下雨天(特别是下暴雨)地面不积水,排水通畅,最好地面能渗水,夏天不太热,绿地比较多,有田园气息,到处生机勃勃......

你经历过或见过下面照片中的“城市内涝”现象吗?想一想,诱发这类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你有没有解决之道?

显然,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城市的排水系统经不起大雨和暴雨的考验,地面铺装都是密实的,没法让雨水往地下渗入。反之,如果铺在地面的材料都是下面这样的:

何愁出现城市内涝和洪灾呢?

这种做法便是海绵城市的一部分。由这个实例足见海绵城市的应用优势。

当然,海绵城市的优势远不止这一点,还有很多很多,例如:

通过雨水收集系统、人行道雨水收集系统、公园绿地雨水收集系统将多余的雨水收集后通过硅砂过滤池存储、净化,净化后的水可再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有效扭转“逢雨必涝、雨后即旱”的不利现状,缓解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破坏等问题,落实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发展理念,促进人与和谐共生。

使用透水铺装、植草沟、渗渠、雨水花园等工艺和技术,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效果,进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最终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建筑屋顶的雨落管下部设置高位花坛,并新增一座雨水花园,汇集屋面雨水、地表径流等,借助植物、微生物综合作用净化雨水,最终进入雨水回用系统。

上面这些优势可都是研究海绵城市的专家们如数家珍地诉说列举给我们听的,他们一致认为海绵城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国家大力推广。那么要推广和发展,落实到具体的技术层面,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不妨继续听专家们怎么说。

海绵之所以能吸水,是因为它有很多很多细小的孔。城市地面要能渗水,也必须制作成多孔的结构——透水混凝土。就像下面这样:

透水混凝土不仅能透水,也能净水,还能降低汽车轮胎与地面摩擦产生的噪声,增大路面的摩擦阻力,使行车变得更安全。因为透水混凝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浙江工业大学杨杨教授(我们采访的专家之一)及其研究团队荣获了浙江省科学进步一等奖。

杨杨教授说:“生态铺装材料让城市变得像块海绵,下雨的时候能够吸收水分。让看海不再发生在城市中”。

除了材料方面的不同,规划设计方面也有很多措施。例如:

绿地应低于道路的路面,以便路面积水能渗入绿地下面的土壤中,充分利用植物的水土固化作用。

延缓和降低地表径流峰值,从而降低排水强度,降低市政排水设施建设的规模。

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湿地、植被,推进采矿废弃地修复和再利用,治理污染土地,恢复城市自然生态。

构建“渗、滞、蓄、净、用、排”技术体系,多渠道全方位构建城市海绵体。

采访中,专家们不断强调,海绵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短时期内通过一两项工作便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多管几下,全方位设计和治理,并通过持之以恒,才能慢慢见到成效。下面这些毫不起眼的细节,都是海绵城市的组成部分。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惊讶地发现,我们居住的城市——杭州,美丽的人间天堂,便是一座正在打造建设中的海绵城市。虽然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我们却乐在其中,因为我们用心感受,收获颇多。海绵城市改造前,杭州很多已建小区普遍存在雨污混接、道路或停车位破损、局部地区易积水等问题。小区海绵化建设按照屋面雨水、路面和停车位雨水等不同来源对径流雨水进行区分,因地制宜选用雨水花园、高位花坛、透水铺装、地下调蓄净化设施等各类海绵技术措施及其组合,就地对雨水进行消纳和净化,不仅解决了小区道路或停车位破损、局部地区易积水的问题,而且能够减少降雨高峰时段向小区外雨水管道排放的水量,有效减轻下游排水压力。

比如雨水花园,它是一种下部有特殊结构、上部种植植物的绿色海绵设施,一般设置在广场、建筑物、道路两侧的低洼地,用于消纳屋面雨水和道路径流雨水。雨量较大,路面产生径流时,就可以通过一个专门设置的进水口进入雨水花园,超过雨水花园调蓄能力时再溢流进入雨水管道,这样,下雨时水就不会积在路上,也不会同时进入雨水管道,而是分散在各处就地解决,最后流出的水少了也清了。

高位花坛等其他海绵设施也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能以类似的原理分散消纳一部分雨水,各种海绵设施的共同作用使得小区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蓄水、净水。

海绵型道路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采用透水铺装,透水铺装能够使雨水迅速渗入地表,减少排入雨水管网的雨水量。雨水花园、调蓄模块等设施发挥源头蓄存作用,部分雨水在这些设施中滞留,避免全部雨水涌入雨水管道造成排水不畅,同时雨水还能在这些设施中得到净化,减轻强降雨造成的河水浑浊。植草沟、旱溪等设施发挥转输作用,增加了雨水排放的通道,将道路雨水引入道路外人工湿地、水体,避免雨水长期滞留在道路内。

杭州试点区新改建公园绿地500多公顷,新开河道40多公里,新增调蓄湖面51公顷,这些系统工程在平时发挥水质净化作用,同时新增水系和调蓄湖在暴雨时可为试点区提供超过90万方的调蓄容量,极大提高试点区应对暴雨的能力。

通过参观考察,我们对海绵城市有了深刻认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新点子:

【题外话】为什么不选择“垃圾分类”主题活动?

这就是垃圾分类,理想很丰满,现实炒鸡骨感,你要学人家日本,没那么容易。人家的垃圾分类已经深入到每个国民的基因里了。然而我们呢,主要还是有关部门在唱唱独角戏,真能践行的有几个。所以千万别学日本的垃圾分类,学了也白学!倒不是反对垃圾分类,是实在太难了。学不来日本,我们可以学学瑞典、德国、美国。

还有还有,其实垃圾分类也没那么难,不妨听相声演员抖个包袱:

如果觉得《海绵城市:海绵宝宝的童话世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