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康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肾康网 > 带你走进尿常规和肾功能

带你走进尿常规和肾功能

时间:2021-01-13 22:34:01

相关推荐

也许有的读者去医院做过尿常规和肾功能,但是两者之间的联系和所代表的临床意义就不甚了解了,今天就带大家去探索一下尿常规和肾功能。

尿常规属于常规检测项目,由检验科常规体液组进行检测,分为尿干化学和尿沉渣两部分。一般规模稍大的医院会把这两项同时检测,而小型医院或者体检一般只做干化学部分。

干化学检测报告单(图片摘自网络)

首先介绍尿常规干化学检测项目有:葡萄糖,胆红素,酮体,尿比重,隐血,酸碱度,白细胞,尿胆原,抗坏血酸这几类。

标本要求:

1标本来源:新鲜尿液

2不可接受标本:超过1小时,没有按规定使用洁净、干燥的容器以及低于最低检测量的尿液。

3标本保存:应在2小时内对尿液进行检验。

正常范围及临床意义

1pH值:随机尿标本为5.4~8.4。

正常尿液可呈弱酸性。肉食者多为酸性,蔬菜水果可致碱性。久置腐败尿或泌尿道感染、脓血尿均可呈碱性。结石尿的草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结石见于碱性尿;尿酸盐、胱氨酸结石多见于酸性尿。酸中毒及服用氯化铵等酸性药物时尿可呈酸性。

2比重:晨尿或通常饮食条件下:成人:1.003~1.030;新生儿:1.002~1.004。

比重增高:尿少时比重可增高,见于急性肾炎、高热、心功能不全、脱水等;尿增多同时比重增高,常见于糖尿病。

比重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尿崩症等。连续测定尿比重比一次测定要更有价值,慢性肾功能不全呈低比重固定尿。

3白细胞:阴性

阳性结果提示泌尿系及邻近器官有感染性病变如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急性肾小球肾炎也可出现短期的白细胞尿。肾结核、肿瘤,肾移植后有排斥反应者,成年妇女生殖系统有炎症时都可出现白细胞。

4隐血:阴性

增加常见于肾小球炎、泌尿系结石、结核或恶性肿瘤。

5蛋白质:阴性

病理性蛋白尿: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及肾后性蛋白尿。本周蛋白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溶菌酶尿等属肾前性蛋白尿。肾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或肾小管疾病,可因炎症、血管病、中毒等原因引起。肾后性则见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的炎症、肿瘤、结石等。按尿中蛋白量的多少分为轻、中、重三类:

轻度蛋白尿:尿蛋白含量小于0.59/24h,可见于肾小管及肾小球病变的非活动期,肾盂肾炎、体位性蛋白尿等;

中度蛋白尿:尿蛋白含量在0.5~49/24h,除肾炎外,可见于高血压肾动脉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等;

重度蛋白尿:尿蛋白大于49/24h,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6亚硝酸盐:阴性

阳性多见于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尿路感染。

7葡萄糖:阴性

阳性见于糖尿病、肾性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内服、注射大量葡萄糖及精神激动等也可致阳性反应。服用大量维生素C或汞利尿剂后可呈假阴性。

8酮体:阴性

正常尿液中不含酮体;严重未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可呈强阳性反应;妊娠剧吐、长期饥饿、营养不良、剧烈运动后也可呈阳性反应。

9胆红素:阴性

在肝实质性及阻塞性黄疸时,尿中均可出现胆红素。在溶血性黄疸患者的尿中,一般不见胆红素

10尿胆原

正常人为弱阳性反应,尿液稀释20倍后多为阴性。尿胆原阴性常见于完全阻塞性黄疸。尿胆原增加常见于溶血性疾患及感实质性病变如肝炎时

11抗坏血酸(VC):含量过高可使试纸法葡萄糖和隐血结果呈假阴性。

下面介绍尿沉渣,尿沉渣实验就是尿液中的有形状成分。是原尿经过离心后,形成的沉渣。是尿液有形成分质和量的组合。包括细胞、管型、结晶、细菌、精子等各种有形成分。

尿沉渣检验数据(图片摘自网络)

尿沉渣主要检查的是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这几个重要指标。其正常范围及临床意义为红细胞

1.红细胞大于3个/高倍镜视野即为镜下血尿。增多见于泌尿系统的炎症、肿瘤、结石性等疾病。如以形态异常的红细胞为主,提示肾性疾病;但也见于全身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以及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盆腔炎等。摄入别瞟醇、抗凝剂、环磷酰胺、青霉素、磺胺类药等药物也可有红细胞增多。

2.白细胞大于5个/高倍镜视野即为镜下脓尿。增多主要见于泌尿系统的感染,尤其是急性肾盂肾炎、泌尿道结石、膀胱炎等;也可见于泌尿系统临近器官疾病,如前列腺炎、阴道炎、盆腔炎等。

3.上皮细胞肾实质损害时,如肾小球肾炎,可见较多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泌尿系统炎症时,可见较多鳞状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

4.管型出现管型表示肾实质损害,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等。出现红细胞管型,特别有助于证明肾性出血。出现白细胞管型,特别有助于肾盂肾炎与膀胱炎鉴别,后者为阴性。颗粒管型、蜡样管型的出现进一步表明肾疾病的恶化或进入晚期。脂肪管型多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如摄入卡那霉素、两性霉素B、头孢菌素等药物,尿液中可出现管型。

5.结晶生理性结晶常见的有草酸钙、尿酸、磷酸铵镁结晶。病理性结晶主要有胱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酪氨酸结晶、胆固醇结晶、放射造影剂结晶、磺胺类药物结晶、阿司匹林结晶、磺基水杨酸结晶等。

肾功能

肾功能检查单(图片摘自网络)

肾功能检查主要由生化组进行,主要检测方式由湿式化学和干式化学。两者检测方法不同,但结果意义相同,不做介绍,本文主要以血清湿式化学为主。

肾功能主要由肌酐,尿素氮,尿素氮/肌酐,尿酸,尿素这几类。其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为

尿素氮

参考值:正常情况:二乙酰-肟显色法 1.8~6.8mmol/L 尿素酶-钠氏显色法 3.2~6.1mmol/L。

临床意义:

①加重病情

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

②症状

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肌酐

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 男79.6~132.6μmol/L 女70.7~106.1μmol/L 小儿26.5~62.0μmol/L 全血88.4~159.1μmol/L。

临床意义:增加:肾衰、尿毒症、心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杨酸盐类治疗等。减少:进行性肌萎缩,白血病,贫血等

尿素

参考值:正常情况:3.2~7.0mmol/L。

临床意义:

①加重病情

升高表示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

②症状

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尿酸

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 男149~417μmol/L 女89~357μmol/L >60岁 男250~476μmol/L 女190~434μmol/L。

临床意义:增加:痛风、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贫血、肾衰、肝衰、红细胞增多症、妊娠反应、剧烈活动及高脂肪餐后等。

由伤可以看出,尿常规和肾功能是两种不同层次的检查,所以不要为了图省事,简单的认为尿常规就能代替肾功能检查。这是一个极端错误的想法,尿常规能在一定程度上暴露肾脏问题,但是不能诊断问题的根源,甚至不能看出某些病变的发生,因此要加大重视。日常多喝开水,不要憋尿,注意卫生,让一个健康的肾脏陪伴大家。有身体不适的情况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不要听信民间偏方或者网络广告。

大家可以点击一下关注,每天进行日常的实用科普。祝大家身体健康。

如果觉得《带你走进尿常规和肾功能》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