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康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肾康网 > 痛风发病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痛风发病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时间:2019-02-02 04:02:54

相关推荐

长期以来,以痛风风湿为首的致残性痹病一直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轻则引起关节肿痛、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重则导致关节变形、残废。有资料显示:在我国,至少有2.5亿人正忍受着痛风风湿的痛苦折磨,每年有近8000万的痛风风湿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导致病情不断恶化,被逼向关节变形,乃至残疾的边缘。

一、痛风常识

1、 什么是痛风 痛风(英语:gout,学名:metabolic arthritis)又称“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因嘌呤(一译“普林”)代谢障碍,使尿酸累积而引起的疾病,属于关节炎的一种,又称代谢性关节炎。痛风的定义是人体内有一种叫作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了紊乱,尿酸(嘌呤的氧化代谢产物)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性反应,就叫痛风。痛风分为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两大类.原发性痛风除少数由于遗传原因导致体内某些酶缺陷外,大都病因未明,并常伴有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继发性痛风是继发于白血、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恶性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某些先天性代谢紊乱性疾病如糖原累积病I型等.某些药物如速尿、乙胺丁醇、水杨酸类(阿司匹林、对氨基水杨酸)及烟酸等,均可引起继发性痛.此外,酗酒、铅中毒、铍中毒及乳酸中毒等也可并发继发性痛风。

2、 发病原因 血液中尿酸长期增高是痛风发生的关键原因,而人体尿酸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1)人体细胞内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生的核酸和其它嘌呤类化合物,经一些酶的作用而生成内源性尿酸。

(2)食物中所含的嘌呤类化合物、核酸及核蛋白成分,经过消化与吸收后,经一些酶的作用生成外源性尿酸。尿酸的生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一些酶的参与。这些酶大致可分为两类:促进尿酸合成的酶,主要为5磷酸核酸1焦磷酸合成酶、腺嘌呤磷酸核苷酸转移酶、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尿酸合成的酶,主要是次黄嘌呤鸟嘌呤核苷转移酶。痛风就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这些酶的活性异常,例如促进尿酸合成酶的活性增强,抑制尿酸合成酶的活性减弱等,从而导致尿酸生成过多。或者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肾脏排泌尿酸发生障碍,使尿酸在血液中聚积,产生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如长期存在,尿酸将以尿酸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皮下组织及肾脏等部位,引起关节炎、皮下痛风结石、肾脏结石或痛风性肾病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二、痛风的临床表现

痛风的发生原因很多,这里只介绍原发性痛风:

1、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期:仅有尿酸持续或波动性增高。从尿酸增高到症状出现时间可长达数年至几十年,有些终生不出现症状。但随着年龄的增大,一般最终5%12%的高尿酸血症发展为痛风。

2、急性痛风关节炎:典型的首次发作常在夜间突然发病因足痛而惊醒。疼痛高峰在2448小时,如刀割或咬噬状。关节周围及软组织出现明显红肿热痛、局部不能忍受被单覆盖或周围震动。初为单关节炎,以拇指、大脚趾多见,其次顺序为足背、跟、膝、腕、指、肘等关节。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作。关节红肿热剧痛和活动受限,可有发热、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容易被误诊为蜂窝组织炎或丹毒)。一般在三天或几周后可自然缓解。此时受累关节局部皮肤可出现脱屑和瘙痒为本病特有的症候。开始痛风与炎症发作间歇可达数月或数年,但以后发作越来越频繁,症状越来越重,侵犯的关节也愈多。受寒、劳累、饮酒、食物过敏或吃高嘌呤食物,感染、创伤和手术为常见诱因。

3、临界间痛风:两次痛风发作的间歇期称为临界间痛风。多数病人第二次发作是在6个月至2年之内。发作次数逐渐增加,常为未治疗的病人,呈多关节性,在多关节发作者中约80% 累及下肢关节,但同时累及两足者罕见。在次期间通常无症状,关节检查也无异常发现。

三、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痛风的主要手段。痛风患者若合理地使用抗痛风药物,不但可以迅速终止痛风的急性发作、预防痛风性关节炎的复发,还可以预防尿酸性肾结石的形成,从而避免出现肾脏损害。那么,目前临床上常用哪些药物治疗痛风呢.

1.秋水仙碱:秋水仙碱是从秋水仙的球茎和种子中提取出的一种生物碱。它可以抑制尿酸盐结晶引起的白细胞增加,干扰白细胞的趋化性,故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

2.非甾体类抗炎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的作用与秋水仙碱相同。但由于秋水仙碱的毒副作用较大,因此很多痛风患者更愿意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能缓解关节的红、肿、热、痛等炎性症状,改善某些肌肉、骨骼和关节的功能,并可有效地防止水肿。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有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布洛芬和罗非昔布等。

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抑制非感染性炎症,减轻关节的充血水肿,具有起效迅速等特点。但由于痛风患者停止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后症状极易复发,故该类药物仅适合个别症状非常严重且反复发作或经上述药物治疗无效的痛风患者使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有泼尼松、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等。

4.排尿酸药:排尿酸药主要包括水杨酸类药物、丙磺舒、磺吡酮、苯溴马隆等。该类药物可以阻止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酸的排出,从而起到降低人体内血尿酸水平的作用。

5.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是别嘌呤醇。该药是一种强力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它也是迄今为止惟一能有效减少尿酸生成、降低人体内尿酸水平的药物。虽然别嘌呤醇的不良反应较少,但肝肾功能不全者也应慎用。另外,别嘌呤醇具有增强丙磺舒排泄尿酸的作用,故将该药与丙磺舒合用具有促进痛风患者关节肿块缩小或消失的作用。

6.碱性药物: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可碱化尿液,使尿酸不易在尿中积聚而形成结晶。但不可长期大量地服用碱性药物,否则易发生代谢性碱中毒。

痛风患者在使用上述药物时还要掌握以下原则:

1.处在急性关节炎期的该病患者一定要早用药,以免贻误最佳的治疗时机,而且不宜过早停药,以免病情复发。此类患者要合理地安排休息和饮食,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目前用于治疗急性关节炎期痛风的药物主要包括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等。

2.伴有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患者应首选排尿酸药进行治疗,一定要将体内的血尿酸水平维持在327微摩尔/升以下,以预防痛风的急性发作、防止痛风石的形成和保护肾功能。

3.处于无症状期和慢性期的痛风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用药,以促进尿酸的排泄,降低体内的血尿酸水平。另外,此类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同时要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4.痛风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控制嘌呤的摄入量,尽量不吃富含嘌呤的海鲜和动物内脏等食物并要想办法促进体内尿酸的排泄。人体内的尿酸最终是由肾脏排泄出去的,因此,促进尿酸排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大量地饮水。另外,喝小苏打水也是一个促进尿酸排泄的好方法。这是因为小苏打水的pH值呈碱性,可以碱化尿液。 总之,痛风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地用药,这样才能将该病引起的痛苦减到最小。

2、痛风的中医疗法 痛风病日久,可出现脏腑功能失调,其中以脾肾二脏清浊代谢紊乱尤为突出。

中医在结合前人经验及现代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将痛风分为3个病期13个类型治疗。

四、 痛风患者的饮食原则: 痛风的发病与生活方式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当痛风发作时,除了治疗之外,还要注意饮食的调理。针对痛风的发病机制,可将痛风患者的饮食原则概括为以下几条: 1.减少含嘌呤食物的摄入。嘌呤的摄入应减至每日100~150毫克,而且正常人的每日摄入量在600~1000毫克。 2.要适当的控制蛋白质。蛋白质摄入量应低于正常人,以0.8~1.0克/千克体重为宜. 3.避免高血脂饮食。脂肪过多将影响尿酸盐的排泄,不宜多食。 4.限制总热量。痛风患者多伴肥胖,应减肥。其热量摄入应低于正常人10%~15%。碳水化合物利于尿酸的排泄,故饮食结构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占总热量的55%~60%)。总能量一般按20~25kcal/kg·日。肥胖的患者减少能量摄入应循序渐进,防痛风急性发作。可按阶段减少,每阶段减少500kcal,并与实际活动消耗保持平衡,使体重逐步达到适宜的体重。切忌减的过快,否则容易导致机体产生大量的酮体,酮体与尿酸竞争大量排出,使血尿酸水平升高,促使痛风急性发作。较安全的减轻体重速度是每周减轻0.5~1kg. 5.多食用蔬菜水果。普通人的尿液一般呈酸性。而蔬菜、水果多为碱性食品,能增加尿液的PH值(酸碱度。PH=7.0为中性。PH>7.0为碱

如果觉得《痛风发病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