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康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肾康网 > 脾胃和肝胆 肾的辩证关系

脾胃和肝胆 肾的辩证关系

时间:2018-12-28 12:24:35

相关推荐

脾胃和肝胆的辩证关系(一)

脾胃属土,肝胆属木,在病机脏腑相关中,肝胆之气乘克脾胃。

肝气乘胃

(1)若肝火乘胃,脘痛呕吐酸苦,治予泄肝和胃,如二陈汤加金铃子散(川楝子、延胡)、左金丸(吴萸、黄连)或加白芍、竹茹,或加乌梅、黄连、川椒等,此乃乌梅安胃丸之法,王旭高谓之苦辛酸泄肝之法。

(2)若肝气郁结,肝气乘胃,引起脘胁胀痛、嗳气等症,治予疏肝和胃法可用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加桂枝、青皮、陈皮、香附、蔻仁、半夏等。

(3)胃阴亏损,肝气乘胃,而胃脘胀痛者,肝为刚脏,非柔不和,宜用柔肝养胃法。如一贯煎,或近人朱南山之地丁散(生地、丁香、白术、陈皮、厚朴花、党参、麦冬、五味子、乌梅、甘草、川连),此方滋胃阴、扶胃气、制肝木、止痛呕,滋阴而不腻,调气而不燥。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脾胃和肝胆的辩证关系(二)

脾虚肝乘

此为脾气虚而肝气乘克,主要症状在于脾虚,如泄泻或腹胀腹痛。

泄泻之症:

脾虚肝乘之泄泻一般皆为慢性,患者除泄泻之主症外,常伴有腹痛,痛则欲便,便后痛减。《医方考》谓:“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对此可用扶土抑木法;又称“土中泻木”法,常用方如刘草窗之痛泻要方(白术、陈皮、白芍、防风)。我常用李东垣之升阳益胃汤加减,常可获效。因该方除痛泻要方外,还有升阳益气健脾去湿之药,故较痛泻要方更为周到。若腹中痛重,则加肉桂、吴萸,泄泻应加炮姜、生姜。

腹胀及腹痛:

腹胀、腹痛病因甚多,其中常见者为肝气乘脾所致,如清·华岫云谓肝木克脾则腹胀,大便或溏或不爽。我认为若腹胀为脾虚不能运化,虚寒气散为胀者,以一般健脾助运之剂。若疗效不显时,可加入制肝之剂,使肝邪不犯,脾虚易复,方如理中汤、六君子汤加入木瓜、乌梅、肉桂、白芍等酸以制肝之法。腹痛之症,若由脾胃虚寒,气滞而痛,而以温中调气之法无效时,可用六君子汤加吴萸、白芍、木香、川椒、肉桂等培土泄木之法。或改予黄芪建中汤。因小建中汤之桂、芍二味,柯韵伯认为有驱风泻木之作用。若建中汤未愈,可与小建中合小柴胡汤复方治之,此等方法皆为调理肝脾之方。

脾胃与肾的关系(一):脾胃与肾阳

从五行生克制化关系,脾胃属土,而生土者为火,故肾阳能温煦脾胃之土。因此当脾胃阳气不足而发生相应证候时,就可以用补脾胃法同时温养肾阳。此即补火生土法,又称为虚者补母法。今据脾胃病之常见症,如何将脾胃与肾阳的相生关系,应用于临床。

(1)、慢性泄泻:

大便稀溏,甚或完谷不化,腹中胀满,病人常有四肢发凉,疲乏无力,面色萎白无神畏寒,脉沉细小,舌质较淡。此类泄泻,大便有未消化食物,所谓釜底无火,不能熟腐水谷,即可用温补命门之火的方法以治之,如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如舌质较嫩,可用缪仲淳脾肾双补丸(人参、山药、莲肉、砂仁、橘红、车前子、五味子、补骨脂、肉豆蔻、山萸肉、巴戟天、菟丝子),或张景岳之理阴煎(当归、熟地、干姜、甘草)去当归之润,加熟附子、补骨脂、五味子等。或胃关煎(熟地、山药、扁豆、白术、吴萸、甘草、炮姜)加肉豆蔻、补骨脂等。以上诸方均可随症选用。

(2)、脾胃阳虚:

饮食少思,胃脘胀满,得食则胀,不能饮冷,吃生冷食物则症状加重,平素畏寒,脉沉细,舌苔白。若已用辛甘温中理脾胃之阳,以助运化之法,而症状未见好转,则可予温补脾肾之法,如理阴煎加白术、党参、砂仁、草豆蔻、木香之类。余听鸿医案载治虚胀四例,其中三例均以温补脾肾之法,如黄芪、白术、人参、附子、肉桂、巴戟、枸杞、菟丝子、熟地、杜仲、益智、补骨脂……等治之而愈。

依此法,曾对一例久治不愈之气臌患者,此亦属对虚胀塞因塞用这治法。以上也是宋代严用和《济生方》中提出“补脾不如补肾”之法。

脾胃与肾的关系(二):脾胃与肾阴

脾胃病有阴阳寒热之别。若脾胃之阴虚,则当滋养肾阴以滋之。如噎膈之病,有因肾阴不足,以致脾胃之津液亦枯,不能润泽,故噎食不下。病人消瘦,大便如羊矢。可用六味地黄丸大剂饮服。高鼓峰谓肾旺则胃阴充足,蒋问斋谓:“补肾有开胃之功”。如胃脘痛属胃阴亏损者,以滋肝肾之阴以治之,有人认为肾阴亏损以致胃阴不充者则非滋肾不为动。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图文来源:网络

如果觉得《脾胃和肝胆 肾的辩证关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