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康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肾康网 >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为啥官员爱写“诗”?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为啥官员爱写“诗”?

时间:2021-01-22 12:34:57

相关推荐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为啥官员爱写“诗”?

乔志峰

这几天,某官员写的一首诗引发网络狂欢。

我也看到了,说实话,这委实称不上是一首“诗”,不讲格律平仄,并且还只写了五句就戛然而止。甚至连打油诗和顺口溜都算不上,打油诗和顺口溜也是要求押韵的。比如打油诗鼻祖张打油的那首开山之作《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草包将军张宗昌也写过不少打油诗,其中有一首《无题》:“要问女人有几何,俺也不知多少个。昨天一孩喊俺爹,不知他娘是哪个?”非常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自己妻妾成群、腐朽堕落的军阀生活。

有些真正有水平的诗人,偶尔也会雅兴大发,打上一油。著名诗人袁水拍有一首《咏国民党纸币》的打油诗:“跑上茅屋去拉屎,忽然忘记带草纸,袋里掏出百万钞,擦擦屁股满合适。”幽默而尖刻地对国统区的通货膨胀给予了无情的讽刺。

还是那句话,即便是打油诗和顺口溜,也是要求押韵的。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了。

——————————————————————————

(此分割线以下的内容,跟之前谈论的话题无关)

其实,很多官员都有写诗的雅好,有的还会将自己的大作结集出版,或印成小册子发给下属,供下属学习吟诵。湖北秭归县委书记罗某,就曾撰写爱民十戒书发给干部。当时,秭归县召开“四大家”联席会议时,与会干部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该县县委书记罗某撰写的《爱民十戒书》,以“参阅件”的形式下发到广大干部手中。随后,罗某的《爱民十戒书》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并引起多方关注。

新闻媒体对县委书记的《爱民十戒书》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以‘爱民’为主题,将‘敬民’放在首位,从‘亲民’‘察民’‘利民’‘便民’等十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爱民‘十戒’”,并且,“当地干部读后纷纷表示,《爱民十戒书》有感而发、情真意切、短小精悍,读来琅琅上口,融警示性、指导性、可读性于一体,抓住了群众工作的‘七寸’,写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引用新闻报道中的“溢美之词”,一是由于近年来人们读到像这样颇有“肉麻吹捧”之嫌的“高度评价”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因此不敢私享,公布出来与大伙儿“奇文共欣赏”;二是为了收到一种因对比而产生的“落差美”。看完了“高度评价”,再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读《爱民十戒书》的原文,相信很多人都会哑然失笑:这是啥“玩意儿”呀,不就一首很普通的“顺口溜”嘛。内容不新鲜,以套话居多;语言也不“艺术”,有些拗口。“四戒利民位不正,劳民伤财结怨深”之类的句子还有点“不知所云”。更关键的是,“顺口溜”中处处流露出一股“高高在上”的意味,颇有几分以“青天大老爷”自居的味道,让人看了很不舒服。对此评价有异议者可自己查找书记的大作来拜读,在这里我是懒得再引述了。

自古以来,中国的官员都很喜欢附庸风雅,大小当个官儿,都喜欢“吟诗作赋”以提高自己的“层次”,动不动就抛出狗屁不通的所谓XXX诗词。现如今,再让那些不懂格律、不知平仄的官员们去“口占一绝”、“赋诗一首”,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可这并没有阻挡某些官员“舞文弄墨”的热情,他们选择了另一个更为适合自己的“文体”——顺口溜,动不动就要拽两句,以显示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还有一个影响较大的事例。几年前,有媒体报道称,一首劝廉打油诗“被重庆万州4万人当歌唱”。重庆万州区纪委证实,“由区纪委书记谭某撰写的《劝廉谣》在当地干部群众中产生广泛影响,一些广场、车站正在传唱。目前,该区已将《劝廉谣》印制成册。市纪委有关人士闻讯后表示,这种易记易唱的劝廉谣很好,值得推广”。

能够被万人传唱,纪委书记的劝廉打油诗想必非同凡响。万州区纪委干部王某向媒体透露了这首打油诗的内容,大致如下:“勤俭节约不奢靡,为民谋利不争利。用好资源搞建设,坚决克服坏风气。崇廉尚洁树家风,团结友爱求大同。干净干事图事业,万事皆空善不空。艰苦奋斗是名传,苦干实干加巧干。正人正事先正己,清风和畅万州安。”看了以后让人很失望,这首打油诗也太一般了!“万事皆空善不空”似乎来自马英九的家训“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艰苦奋斗是名传”好像还不太通顺。恕我直言,如果到网上搜一下,比这个有水平的打油诗车载斗量。于是,对新闻中所说的“被万州4万人当歌唱”也产生了疑问:这样的打油诗真有那么多人传唱?“4万人”的人数是怎么精确统计出来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到网上找了一下,在“三峡XX网”上发现这样一条消息:“在万州区第二个‘倡廉活动月’中,区纪委印制了大量宣传资料广为散发,特别是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谭某自编的《劝廉谣》得到了干部群众首肯……《劝廉谣》已发放4万份,部分街道、单位将它编成歌和快板传唱。”忍不住笑了:原来,这个所谓的“4万人当歌唱”可能是从“发放了4万份”推算出来的吧?——不知道湖北秭归县委书记的《爱民十戒书》印发了多少份?有多少人在“传唱”?真是笑死个人咧!

领导爱写“顺口溜”,恐怕还不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有才”那么简单。尽管现在早已不是领导“说一句能顶一万句”的年代了,但想必不少领导潜意识里对此还是“灰常”向往的。一首拙劣的“顺口溜”出炉,立马就能“印发XX份”供广大干部学习,甚至“万人传唱”,这能给人带来多大的满足感哪。如果因此而引来了媒体的关注,报纸上有名、广播里有声、电视上有影,那当然很好很风光;即使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此举最起码也是一大“政绩”嘛,在年终总结或经验介绍时还可以大书特书一笔嘛——说不定,还能为今后的升迁加分增添砝码哩。如此“好事”,怎能不让某些官员乐此不疲呢。

现如今,反腐倡廉、勤政廉政可是个时髦事儿,不少地方和不少部门都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推出一些“新举措”,并且越来越“娱乐化”,越来越“游戏化”。什么廉政台历、廉政考试、廉政歌曲、夜宿农家之类,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领导爱写“顺口溜”,不过是这场“作秀”大潮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罢咧。这些花里胡哨的“新举措”,看起来轰轰烈烈,听起来也蛮像那么回事,至于其最终的效果如何,似乎从未有人深究过。这岂不是成了“一场游戏一场蒙”了嘛。

据说,贪官李大伦在任湖南郴州市委书记期间,不仅有书籍出版分发下属学习获利,还常有诗作面世。他老人家在《感怀》一诗中写道:“从政为官三十年,回首往事心怡然。休言怀才谋大略,但愿清廉归平淡。平生只念苍生苦,富民强国求发展。历尽艰辛终不悔,一腔热血荐轩辕。”在“顺口溜”官员的队伍里,李大伦的水平还算比较高的,起码写够了八句,并且做到了押韵。只可惜,嘴上说的是一套,实际做的却又是一套,这算不算一种绝妙的讽刺呢?唉,对官员和权力的监督是否有效,关键要看制度,要看权力运转是否公开透明、群众有多大的监督权。“顺口溜”一类的“自娱自乐”,又能解决什么实质问题呢?徒增笑料耳!

如果觉得《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为啥官员爱写“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