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康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肾康网 > 刘志龙运用金匮肾气丸治疗慢性肾脏病医案

刘志龙运用金匮肾气丸治疗慢性肾脏病医案

时间:2023-04-12 18:50:01

相关推荐

患者,男,46岁,11月20日初诊。

主诉:蛋白尿十余年。

现病史:患者10月7日于本院尿液常规示:蛋白尿(+++),尿潜血(++),小便泡沫较多,大便正常,舌暗红,有齿痕,苔薄黄,脉弦。

既往史:慢性肾炎病史。

诊断:西医诊断:慢性肾炎。

中医诊断:尿浊(肾气不足,瘀热互结)。

治法:平补肾气,清热祛瘀。

选方:金匮肾气丸化裁。

用药:熟地黄15g,山药20g,山萸肉20g,牡丹皮10g,茯苓15g,泽泻15g,炮附片10g(先煎),肉桂10g,黄芪50g,白术30g,白茅根50g,益母草20g,14剂。后以此方随症加减调理。

9月23日复诊:现自觉倦怠乏力,口干,纳可,小便泡沫、粉样沉淀较前减轻,复查尿液常规示:尿蛋白(++),尿潜血(+),舌淡红,有齿痕,苔白,根部薄黄,脉弦。

处方:熟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 30g,牡丹皮10g,茯苓15g,泽泻10g,炮附片15g(先煎),肉桂10g,盐菟丝子20g,白术40g,黄芪50g,蝉蜕15g,芡实20g,金樱子肉30g,桑螵蛸20g,土鳖虫10g,14剂。

后一直以此方随症加减调理。

5月26日复诊:复查尿液常规示:蛋白尿(-),尿潜血(-),小便无泡沫,眠欠佳,余无明显不适,舌淡胖,有齿痕,苔薄黄,脉细弦。

处方:茯苓15g,山茱萸30g,山药20g,熟地黄20g,炮附片20g(先煎),黄芪50g,白术50g,蝉蜕15g,桑螵蛸15g,炙甘草5g,芡实20g,益智仁20g,白芍10g,干姜10g,14剂。

随访至今,患者病情较为稳定,坚持服药,继续门诊予中药巩固治疗。

体会:

慢性肾脏病(CKD)是临床内科疑难杂症之一,刘志龙教授在遵循《黄帝内经》“人生有形,不离阴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基础上,认为肾气虚衰是慢性肾脏病的根本原因,提出补肾气为治疗慢性肾脏病治本大法。肾为“水火之脏”,肾寓真阴真阳,为“五脏阴阳之本”,故而刘志龙教授在诊疗过程中注重“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原则,专注于肾中阴阳的动态平衡,治疗以平补肾阴肾阳的金匮肾气丸为主,并常配伍黄芪、白术药对,两者相伍可益气健脾、利水消肿,以后天补先天,可增强肾气丸补益之力;用金樱子、芡实可以治疗蛋白尿;白茅根清热凉血,可以治疗血尿;慢性肾脏疾病多迁延难愈,现代临床研究显示从风论治取得一定的效果,蝉蜕为虫类药,更善于祛陈疴痼疾,可作为治疗肾病的常用药。总之,刘志龙教授在治疗慢性肾脏病,多在补肾的基础上兼顾健脾祛湿、温阳利水、活血化瘀、泄浊解毒等法,临证每获良效。

如果觉得《刘志龙运用金匮肾气丸治疗慢性肾脏病医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