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康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肾康网 > 宝宝发烧 退烧药如何选择?

宝宝发烧 退烧药如何选择?

时间:2023-10-22 19:49:11

相关推荐

一 什么是发热

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提示有潜在感染,同时这也是家长关心的一大原因。发热在儿童群体中非常常见,约20%到40%的家长称他们的孩子每年都会经历一次发热。因此,发热可能是孩子去看医生的最常见原因。同时,发热也是儿童入院的第二常见原因。

1

体温测量方法

儿童体温可以通过不同测量部位、应用不同类型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但不同的测量部位(额部、耳道、口腔、腋下、直肠肛温)及不同的测量工具(如玻璃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红外线电子耳道体温计)测出的结果有所差异。肛温更接近人的核心温度并稳定,但测腋温方便易行。电子体温计是一种新型的体温测量工具,在新生儿、婴幼儿和≤17岁的儿童的研究中,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腋温的平均差异都不大,在0.01℃~0.2℃,因此电子体温计可以替代水银体温计进行各年龄阶段的儿童体温测定

2

如何判断发热

发热的定义为“体温高于平日正常体温”,体温升高超过1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临床工作中通常肛温≥38℃,腋温≥37.5℃定义为发热。小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差,体温易随自身活动及外界环境温度而变化,饱食、剧烈活动、哭吵、穿衣过厚、室温过高、情绪激动等情况均可造成孩子体温暂时性升高,不属于发热的范围。

3

发烧多少度吃退烧药:

儿童成长过程,发烧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疾病症状之一。小儿发热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发热处理的目的是缓解因发热以及伴随的一系列不适的症状,如肌肉酸痛、咽喉痛、头痛、四肢乏力,烦躁等。当儿童发热肛温≥39.0℃(口温38.5℃,腋温38.2℃),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情况下,就可以吃退烧药。

4

药师建议

1、发热程度不能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减少发热可以减少发热疾病的发病率或者死亡率。2、虽然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基础上联合温水擦浴短时间内退热效果更好些,但会明显增加患儿不适感,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退热,更不推荐冰水或乙醇擦浴方法退热。

二 我院常用退烧药

1

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3个月以上儿童,3个月以下的儿童建议使用物理降温。对乙酰氨基酚的安全及有效剂量为10—15 毫克/公斤,每4-6 小时口服,起效时间为30 至60 分钟内。其疗效好、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且用药安全。但婴幼儿及有肝肾疾病的患儿过量服用可能引起中毒反应。

2

布洛芬

布洛芬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解热、镇痛的作用。它比对乙酰氨基酚起效更快,体温下降更明显。退热起效时间平均为1.16小时,退热持续时间平均为5小时,剂量为每公斤体重每次5-10mg,每4-6小时一次。24小时不超过4次。

右旋布洛芬:体重未超过30kg,每天服用剂量不超过15ml。

3

双氯芬酸钾栓

两岁以上剂量为0.5-2mg/kg体重,2-3次给予。

4

复方小儿退热栓(对乙酰氨基酚+人工牛黄)

1-3岁,一日一次,一次一粒;3-6岁,一日两次。

5

小儿布洛芬栓

1-3岁,一次一粒,可间隔4-6h重复用药一次,24h不超过4次。

三 退烧药的不良反应

正所谓“是药三分毒”!

曾经的万能药——尼美舒利

尼美舒利属于抗炎药,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上市之初这个药用于治疗慢性关节炎,疼痛和退烧。后来被用于退烧,特别是用于小孩,效果显着,因而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肝脏损害及肾脏损害是该药最为严重的不良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合理剂量下使用安全性高,但超过最大剂量服用会造成肝损伤。常用的复方感冒药中, 往往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这个成分,如儿童用的氨酚烷胺颗粒、氨酚黄那敏颗粒、氨酚麻美干混悬剂、酚麻美敏混悬液、氨咖黄敏口服液,如果服用单一成分的对乙酰氨基酚退烧的同时,也在服用上述复方感冒药,就很容易因为重复用药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因此服药前要仔细核对药物成分,避免含相同有效成分药品叠加服用。

吲哚美辛

为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较多,长期应用可以出现胃溃疡出血、肝损害、视神经炎、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14岁以下儿童不宜用此药。

阿司匹林

本品为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的一类解热镇痛药。其退热作用较强,但副作用大。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出血、血小板减少及瑞氏综合征等。不宜推荐作常规解热药用,在儿科仅限于风湿病、川崎病等。

四 应用退热药物的注意事项

1. 发热是疾病的一种表现,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独立的疾病,因此小儿发热不能单纯地退热,而应积极寻找发热原因,治疗原发病。2.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稳定,所以新生儿发热一般不用药物降温,3个月以内的婴幼儿发热亦慎用退热药。3. 既往有退热药过敏史的患者应禁用退热药;过敏体质者应慎用。4. 应用退热药时应按规定剂量服用,过量易致虚脱,剂量过小则达不到退热目的。5. 服用退热药期间,应嘱患者多饮水,防止体液丢失过多而导致虚脱,且有利代谢物的排泻。6. 联合应用时要注意药物的毒性相加,要减量,并注意患者的肝、肾功能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编辑:柳仁凤

审核:钟文

如果觉得《宝宝发烧 退烧药如何选择?》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