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康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肾康网 > 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_颅脑损伤治疗_颅脑损伤康复训练误区

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_颅脑损伤治疗_颅脑损伤康复训练误区

时间:2019-03-01 22:47:44

相关推荐

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是一个十分严密的护理过程,颅脑损伤患者在受伤期间应该受到全面的关注,在急性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颅内压及中枢性高热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康复期注重补充能量促进机体康复、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加强瘫痪肢体功能锻炼。综合康复训练能促进病人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做好护理工作是影响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的重要因素。下面来了解一下。

1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在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期间是当患者额的病情相对稳定了之后,护理工作重点进入康复护理阶段。首先是补充能量,促进机体康复中心伤后一周内,由于病人病情不稳定,消化功能紊乱,不宜进食,或不宜正常进食,主要是通过静脉给予胃肠外营养,一周后,病人病情多开始稳定,能够进食,这时应遵循定时、定量、由少到多、由稀到干的原则。昏迷的病人可行鼻饲,每次鼻饲前要抽取胃液,观察其色、量及性状,鼻饲观察有无腹胀、恶心呕吐及大便情况。如出现腹胀、呕吐,抽出胃液为血性或解出大便呈柏油样,抽出胃内容物超过150ML,应立即禁食,并及时报告医生作相应处理。

2康复护理的第二部就是要加强基础护理,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最为重要的就是预防并发症颅脑损伤病人常有肢体活动受限伴有意识阻碍,生活自理能力丧失或下降,机体免疫力减弱,极易并发褥疮和各类感染。因而决不能忽视基础护理。室内空气应保持洁净,减少探视,各种治疗护理操作要严格无菌操作。胃管、导尿管不宜留置过久,口腔护理每日晨、晚各一次。要建立翻身卡制度,定时翻身、拍背,本组46例死亡病例均于急性期死于脑疝、多脏器衰竭等,无一例死于康复期并发症。

2颅脑损伤康复训练误区

误区一:康复治疗等到后遗症期才开始 事实上,不论是脑出血还是脑梗塞病人,只要病情平稳后,康复训练即可开始。一般来讲,患者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大多数脑出血患者,康复治疗可在发病后7~14天开始进行。

误区二:康复就是活动胳膊拉拉腿 康复训练必须在康复治疗师等专业人士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由治疗师按步骤一步一步地进行训练,具体地可以精确到每一块肌肉、每一动作的训练,绝不是随意地活动活动胳膊、拉拉腿。 中风偏瘫患者常伴有感觉障碍和肌肉松弛瘫痪,缺乏自我保护机制。家属希望患者早日恢复运动功能,而任意过度地活动患者偏瘫肢体,极易造成患者软组织损伤,甚至引起关节脱位和骨折。往往这些损伤较轻微,从外表看不到红肿、瘀血等现象,但这些损伤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引起关节内部的慢性炎症和粘连,反而限制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关节活动范围。这种损伤多见于肩关节和髋关节

误区三: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大部分患者瘫痪的肢体会出现肌肉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但是,如果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例如用瘫痪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使患侧上肢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手指张开困难,反而对手功能的恢复形成更严重的障碍。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3颅脑损伤原因

颅脑损伤始于致伤外力作用于头部所导致的颅骨、脑膜、脑血管和脑组织的机械形变(mechanical distortion)。损伤类型则取决于机械形变发生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原发性脑损伤主要是神经组织和脑血管的损伤,表现为神经纤维的断裂和传出功能障碍,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功能障碍甚至细胞的死亡。继发性脑损伤包括脑缺血、脑血肿、脑肿胀、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等,这些病理生理学变化是由原发性损伤所导致的,反过来又可以加重原发性脑损伤的病理改变。

4颅脑损伤症状

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

(1)意识障碍绝大多数病人伤后即出现意识丧失,时间长短不一。意识障碍由轻到重表现为嗜睡、蒙眬、浅昏迷、昏迷和深昏迷。

(2)头痛、呕吐是伤后常见症状,如果不断加剧应警惕颅内血肿。

(3)瞳孔如果伤后一侧瞳孔立即散大,光反应消失,病人意识清醒,一般为动眼神经直接原发损伤;若双侧瞳孔大小不等且多变,表示中脑受损;若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光反应消失,一般为桥脑损伤;如果一侧瞳孔先缩小,继而散大,光反应差,病人意识障碍加重,为典型的小脑幕切迹疝表现;若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光反应消失,多为濒危状态。

(4)生命体征伤后出现呼吸、脉搏浅弱,节律紊乱,血压下降,一般经数分钟及十多分钟后逐渐恢复正常。如果生命体征紊乱时间延长,且无恢复迹象,表明脑干损伤严重;如果伤后生命体征已恢复正常,随后逐渐出现血压升高、呼吸和脉搏变慢,常暗示颅内有继发血肿。

2.特殊表现

(1)新生儿颅脑损伤几乎都是产伤所致,一般表现为头皮血肿、颅骨变形、囟门张力高或频繁呕吐。婴幼儿以骨膜下血肿较多,且容易钙化。小儿易出现乒乓球样凹陷骨折。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伤后反应重,生命体征紊乱明显,容易出现休克症状。常有延迟性意识障碍表现。小儿颅内血肿临床表现轻,脑疝出现晚,病情变化急骤。

(2)老年人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时间长,生命体征改变显著,并发颅内血肿时早期症状多不明显,但呕吐常见,症状发展快。

(3)重型颅脑损伤常常可以引起水、盐代谢紊乱,高渗高血糖非酮性昏迷,脑性肺水肿及脑死亡等表现。

5颅脑损伤检查

1.X线平片检查X线平片检查包括正位、侧位和创伤部位的切线位平片,有助于颅骨骨折、颅内积气、颅内骨片或异物诊断,但遇有伤情重笃病人不可强求。颅骨线性骨折时注意避免与颅骨骨缝混淆。2.CT检查CT检查可以快速如实反映损伤范围及病理,还可以动态观察病变的发展与转归,但诊断等密度、位于颅底或颅顶、脑干内或体积较小病变尚有一定困难。

(1)头皮血肿头皮软组织损伤的最主要的表现是帽状腱膜下血肿,呈高密度影,常伴凹陷骨折、急性硬膜下血肿和脑实质损伤

(2)颅骨骨折CT能迅速诊断线性骨折或凹陷骨折伴有硬膜外血肿或脑实质损伤。CT骨窗像对于颅底骨折诊断价值更大,可以了解视神经管、眼眶及鼻窦的骨折情况。

(3)脑挫裂伤常见的脑挫裂伤区多在额、颞前份,易伴有脑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表现,呈混杂密度改变,较大的挫裂伤灶周围有明显的水肿反应,并可见脑室、脑池移位变窄等占位效应。

(4)颅内血肿①急性硬膜外血肿典型表现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有一双凸透镜形密度增高影。②急性硬膜下血肿表现为在脑表面呈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区。慢性硬膜下血肿在颅骨内板下可见一新月形、半月形混杂密度或等密度影,中线移位,脑室受压。③脑内血肿表现为在脑挫裂伤附近或深部白质内可见圆形或不规则高密度或混杂密度血肿影。3.MRI检查对于等密度的硬膜下血肿、轻度脑挫裂伤、小灶性出血、外伤性脑梗塞初期及位于颅底、颅顶或后颅窝等处的薄层血肿,MRI检查有明显优势,但不适于躁动、不合作或危急病人。

6颅脑损伤治疗

1.非手术治疗绝大多数轻、中型及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颅内压监护、亚低温治疗、脱水治疗、营养支持疗法、呼吸道处理、脑血管痉挛防治、常见并发症的治疗、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处理、抗菌药物治疗、脑神经保护药物等。

2.手术治疗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原则救治病人生命,恢复神经系统重要功能,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开放性颅脑损伤、闭合性颅脑损伤伴颅内血肿或因颅脑外伤所引起的合并症或后遗症。主要手术方式有大骨瓣减压术、开颅血肿清除术、清创术、凹陷性骨折整复术和颅骨缺损修补术。

如果觉得《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_颅脑损伤治疗_颅脑损伤康复训练误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