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康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肾康网 > “本性是佛”是怎么回事?“呵佛骂祖”是怎么回事?启发是……

“本性是佛”是怎么回事?“呵佛骂祖”是怎么回事?启发是……

时间:2024-05-04 20:20:18

相关推荐

题记:解读《坛经》,吸取佛教智慧,解脱人生烦恼,开创幸福生活。

《坛经》有言:“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六祖惠能的这一观点意义非凡,给人的启发也很大。尤其,与禅宗史上著名的“呵佛骂祖”故事有着直接的联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何为“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六祖是中国禅宗的第六代祖,禅宗是佛教大家庭中的一个支派。佛教所有派别都追求成佛,但对佛是什么、如何成佛的看法,不同派别,看法不尽相同。

比如,我们俗人经常听出家人念“阿弥陀佛”。这里边大约包涵着净土宗对成佛问题的看法。此宗认为,一个人只要经常口念“阿弥陀佛”,等到死时,就会被阿弥陀佛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灵魂到了极乐世界,也就成佛了。

而禅宗对“佛是什么,如何成佛”有着异于别派的观点,这个观点集中体现在六祖的这一句“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中。也就是说,在禅宗看来,佛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想成佛需要回到自心,不能到别的地方去求,离开自心找不到佛。

所以,在禅宗看来,成佛的方法不是口念阿弥陀佛,也不是对庙里的佛像顶礼膜拜,而是要“明心见性”。何为“明心见性”?用我们世俗的话来说,大约相当于,通过种种办法,让自己体悟到自已最纯洁、最本真的真如心。体悟到自己的真如心了,你就见性了,见性了,你就开悟了,开悟了,你就成佛了。用六祖的话说,这叫“见性成佛”。

禅宗来自印度,南北朝时期的南印度高僧达摩把禅宗带到中国。从达摩算起,到惠能经历了六代祖师,六代祖师对禅宗各有贡献。但明确说出“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以及成佛要“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观点的好像惠能是第一人。

从惠能此观点出发很容易就得出:出家当和尚不是成佛的唯一途径,在家修行只要能明心见性,照相可以成佛。惠能此说对佛教的传统成说有所改动。一般认为,惠能之所以能实现这种改动,是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这一改动也把中华文化中浓浓的现世精神加到了佛教思想里,使印度佛教具有了中国特色。也正是这种中国特色化,使源于印度的佛教思想符合了中国人的口味,进而在中国文化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也就是说,惠能的这种独特的成佛理论,给既留恋家庭温暖又想成佛的中国人带来了理论可能与现实希望。从此以后,戴发修行的中国居士越来越多,佛教在中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说,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惠能的贡献功不可没。或者说,我们今天能够享受到中国式的佛教智慧,那得感谢六祖惠能!

二、“本性是佛”与“呵佛骂祖”

另外,禅宗史上有著名的“呵佛骂祖”故事。如,唐朝高僧宣鉴禅师曾说:“在我这里,达摩是老臊胡,……佛是老胡屎橛”。另一个叫云门的得道高僧说的更绝:“释迦初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云;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老僧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

达摩是中国禅宗初祖,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也是佛教信仰中的级别最高的神祇。无数僧尼道俗虔诚地匍匐在他们的脚下,对他们顶礼膜拜。但作为得道高僧的宣鉴和云门们怎么会公开发出此类大不敬之言?难道他们疯了?他们想造反?

其实,当我们了解了惠能的“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观点后,再看惠能后学——宣鉴们的大不敬言论,就好理解的多了。并且会看到这种呵佛骂祖的怪异行为不但不怪异,反而内蕴着很深的意涵。

在惠能看来,佛就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以外是没有佛的,成佛的唯一道路是“明心见性”,是修炼自己以体悟到自己的真如本性,这才叫成佛。但世人有个普遍误解,认为,佛就是释迦牟尼,佛就是达摩,求佛就是通过膜拜他们,进而得到他们的眷顾,得到他们的青睐,进而在他们的大力加持下解脱烦恼,超越生死。

作为惠能后学的宣鉴和云门们所持的成佛观点当然和他们的老师惠能相同,也认为“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所以,他们接引学人时,首先需要改变接引对象根深蒂固的“佛即佛祖,成佛靠膜拜佛祖”的观点。

而修禅宗法门的首先前提是牢固树立“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的观点。所以,要想真正接引求佛者,老师首先要做的是打破求佛者的固有观念。改变别人业已成形的观点非常不易,所以宣鉴、云门们不得已,想出了如此石破天惊的办法,用“呵佛骂祖”的方式首先给求佛者当头一棒,启发他们深刻反省自己业已固化了的成佛观点。从而希望打破成见,树立惠能禅宗学派所要求的正见。

也就是说,呵佛骂祖只是宣鉴们接引求佛者的一种说道方法,而不是他们真的不尊敬佛祖。他们这样做的真实意图是想启示世人:求佛,或追求解脱烦恼、超越生死,必须依靠自己,依靠“明心”,而不能依靠释迦或达摩的加持;佛祖、达摩或任何一个高僧对自己成佛所能起到的作用只有一个,那就是启发你“明心”,启发你“见性”,至于经“明心”达“见性”还需要自己努力,在这一点上别人是帮不了你的。

或者说,想成佛、想解脱烦恼超越生死,必须依靠自已,伟大如佛祖的神也代替不了你,更遑论别人。

三、成佛靠自己,幸福也靠自己

惠能的这一“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的观点不但使禅宗具有了区别于其他派别的独有特点,不但催生了佛教史上独一无二的“呵佛骂祖”式传道方法,而且对我们世俗之人也有着莫大的启发。

成佛要靠自己,幸福同样也要靠自己。我们的幸福能建立在别人的态度上吗?能建立在财富上吗?能建立在功名上吗?当然不能。

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上的人是看别人脸色行事的奴才。奴才的悲哀在于身体受困于别人,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态度上的人是精神受困于别人。古代的奴才是人间悲剧、制度悲剧,何谈幸福?精神受困于别人是人性悲剧、性格悲剧,最终得到的只能是痛苦。

毕竟,别人的态度我们难以把控,我们也不可能左右别人的心情,任何一个别人也不会陪伴你一生,能陪我们走完人生一切风雨与丽日的,只有自己强大的内心,生老病死,终究要自己面对。所以,要幸福,精神要独立。或者说,自己的幸福自己负责,任何时候都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任何一个“别人”的身上,即使这个“别人”是挚友、父母、子女、夫妻也不行。

因为,世上难有相伴一生的挚友;父母终究要老去、要离去;子女终究要拥有异于我们的独立人生;无怨无悔相守一生的夫妻大多是美好理想,凑合着过日子恐怕是当今夫妻之常态。

财富和功名更是双刃剑,唯利是图的人往往会落得个夫妻反目、朋友成仇的众叛亲离结局。何况,财富与功名是天下公器,有得就有失。把名利看得太重的人,往往会经受失去名利的大悲痛。再说,太重功名利禄的人往往爱攀比,爱攀比的人往往永不知足。生活在攀比与不知足恶性循环中的人,难有持久的平静和乐之心。

记得哲人曾言:幸福是一种心灵自由,役于物的心灵难以自由,只有役物的心灵才是幸福的心灵。“役于物”的心灵,物是主人,心灵是奴隶;“役物”的心灵,心灵是主人,物是奴隶。我们要做外物的主人,不做外物的奴隶;我们要保持心灵的活泼自由,不要被“别人”“财富”“功名”之类的“外物”压抑了我们自由的心灵。

附:《坛经》相关经文及译文

《坛经》之《般若品第二》经文

……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密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经文国学君译:

惠能说,爱学习的你们啊!世上信佛之人爱谈“般若”智,殊不知,般若智的核心是“体认到自己本性中的般若”。信佛之人爱谈“空”,殊不知“空”智的核心是“体认自己本性的虚空”,以及本性虚空的真正意义。体认不到自己本性之“空”,念再多的“般若”也无用。

经语“摩诃般若波罗密”是古印度语的音译,意思是,拥有了大智慧可以使人达到完全解脱烦恼的彼岸世界。要拥有“大智慧”需要用心体悟,不能光念不用心。口也念,心也深刻体悟,这才有可能真正解脱烦恼。信佛人追求成佛,佛在哪里?你的真实本性就是佛,离开你的真实本性,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佛的。

(博大国学,精彩智慧,关注我们,共同学习)

如果觉得《“本性是佛”是怎么回事?“呵佛骂祖”是怎么回事?启发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