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康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肾康网 > 胰腺癌为何发现多为晚期?高危人群有哪些?跟糖尿病有关系?

胰腺癌为何发现多为晚期?高危人群有哪些?跟糖尿病有关系?

时间:2024-02-11 00:57:52

相关推荐

#百里挑一#

胰脏癌有癌中之王的称谓,一般来说6成以上的患者在发现时就已经是晚期了,所以大部分胰腺癌的患者生存时间不超过2年。晚期患者,老年人生存时间较长,最久在半年以内,而年轻人可能更短,甚至低于2-3个月。有机构统计近年来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发现两者几乎接近,胰脏癌的凶险程度可见一斑。

除了死亡率高,胰脏癌在我国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原因有多种,比如说诊断技术的进步、人们饮食生活状态更偏西方,高热量、高油脂饮食等等。最近来,无论是医疗技术还是医药科技都有快速的发展,但我国在2000年以前胰腺癌的五年存活率在5-10%左右,到目前为止也只提升到了10%,可以说没有明显的提高,因此,这也说明对于现代医学来说,胰腺癌是一个非常难对付的癌症。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说大家都熟悉的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生前也是患有胰腺癌,但他却可以抵抗病魔长达7年之久的时间,难道乔布斯是因为有钱,可以吃到最好最新的药物吗?还是美国已经研究出了什么特殊的疗法吗?

其实,在病魔面前人人平等,乔布斯患的不是最常见的胰腺癌,而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这种胰脏的恶性肿瘤与常见的胰腺癌有差别,而且预后有很大的不同。

根据统计,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5年平均存活率可以高达77%,在临床上甚至有这类疾病的患者生存超过的病例。

一般所称的胰腺癌是指病变是来自胰管,有可能是胰管狭窄、变细等等状况,由于细胞组织变化都在细小的胰管内,所以症状非常不明显,通常发现时都已经是晚期。胰腺癌占了胰脏癌症的的9-9.5成左右,是恶性度最高的癌症,患者通常不到半年就会过世。

然而,胰腺癌虽然危险,但发病率并不是很高,而且如果能找出高危人群,进而定期追踪,就有机会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关于胰脏癌的危险因子可整理出以下6种:

1、曾经患有胰腺炎

如果曾经出现过胰腺炎,这是第一个需要注意的高危人群;因为统计显示,胰腺发炎如果没有控制好,患胰腺癌的风险会比一般人高出10倍左右。

急性胰腺炎有3大常见原因:喝酒、胆结石脱落以及甘油三酯偏高,这三类因素导致的胰腺炎占了总患病的70%-70%左右,另外先天性的胰管异常也可能导致胰腺炎。

此外,自体免疫性的胰腺炎,患者的症状和影像学检查与胰腺癌不易区分,所以如果是35岁以前,已发生2次以上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建议检测基因。

2、胰腺囊肿

另一类高危人群是胰腺囊肿患者,这类胰腺囊肿症状比较多,种类也比较多,包含浆液性囊状肿瘤、黏液性囊状肿瘤、乳突状肿瘤等,大部分是良性,但也有恶性的可能。

统计显示,胰腺囊肿约8成为黏液性囊状肿瘤,而有这类患者未来患胰腺癌的风险,也比一般人高出许多。有一项研究发现,胰腺囊肿如果是长在主胰管里,可能有3-5成患者会转变为胰腺癌。所以发现胰腺囊肿时建议要定期复查,一旦怀疑有病变时,就应该切除。

3、胰腺癌有4个高危险基因

到目前为止,总共有4个与胰腺癌有高度相关的基因,研究显示,有这些基因变异的人,更容易患胰腺炎或胰腺癌,甚至没有胰腺炎的过程直接进入胰腺癌状态,而且患胰腺癌的风险较一般人高出50倍以上,所以这些人也是高危人群。

目前,对于风险高于5倍的患者称为高危人群,不论是否有症状,建议要定期检查与跟踪检查,这样能够早期发现病变,尽早治疗。

4、有胰腺癌家族史

另外有胰腺癌家族史的患者也要特别注意,目前建议是如果一个家族三代里面,有两个人患胰脏癌,就要做基因检测并进入长期追踪期。因为统计数据显示,家族中有1位罹患胰脏癌,风险会增加3到5倍;2位罹患胰脏癌,风险会增加8到10倍;若有3位的话,风险更增加到30倍。章医师团队目前已追踪超过350个家族,其中最多有一个家族里面就有4位胰脏癌患者。

5、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

这类人群并不是简单的患胰腺癌,这是家族特色容易患不止一种癌症,可能乳腺癌、大肠癌等等都有患,这类人群也自然容易患胰腺癌,有资料显示这类人群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嘴唇或粘膜部位有黑色素的沉积,而这类人群患胰腺癌的几率也比正常人高几十倍以上。

6、其他如肥胖、糖尿病、抽烟

另外,慢性病也会增加胰腺癌风险,例如肥胖、糖尿病、抽烟等族群,只不过危险性不像前述原因那么高,风险会比一般人提高2-3倍左右。

患胰腺癌而出现糖尿病症状的病人,多半是50岁之后才突然出现糖尿病,而且经常是在发现糖尿病3年内就被诊断出胰腺癌,由于这两个疾病的发生时间这么短,基本可以判断糖尿病是因胰腺癌造成的。这跟一般糖尿病多在30、40岁发病不一样。

至于抽烟、肥胖容易让致癌基因活化,间接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比一般人高2-3倍。

目前,胰腺癌较为敏感,准确的检查方式是核磁共振造影术搭配显影剂注射。采用这种非侵入性检查,可以将胰管与胰腺的组织构造看得一清二楚。当然,胰腺癌的筛查与早期诊断,并不是只有单一的一种方式,可以多种方法搭配进行,以提高预测准确度,最终目的就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比如,腹部超声波也可以诊断胰脏癌,不过因为胰腺位于后腹腔容易被肠子中的气体挡住,辨识难度较高。此外,目前内窥镜加超声波也可协助观察胰腺,但因视野较短,只能看很近的地方,加上检查时具有侵入性(需麻醉),所以并不适合作为普通的筛查方法,应该是特殊需要的时候进行,一般是为了确认病变,遇到核磁共振也没办法判断的情况下才会使用。

因为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很不明显,有无症状也和肿瘤的位置有关。比如胰腺癌如果长在胰腺的头部,有可能压到胆管而产生黄疸;或者压到胰管则会引发胰腺炎。

因此,长在头部的胰腺癌还有机会因出现症状而早期发现,但如果胰腺癌长在尾部,通常就没有症状,要到肿瘤很大了,侵犯到胰腺以外的神经,才会有腹痛等症状,而此时往往已是中晚期了,预后往往不好。

胰腺癌患者可以尽早发现的另一个症状,反而是糖尿病。因为从胰管长出来的胰腺癌,本身会分泌出一些物质导致患者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血糖升高,往往症状表现跟糖尿病一样。

此外,研究认为糖尿病时间长了,也可能因此产生胰腺癌,这是有一定几率的,目前了解是几率并不大。统计显示,胰腺癌患者有一半有糖尿病,其中四分之三患者的糖尿病是胰腺癌造成,另外的四分之一是原本糖尿病时间长了之后产生的胰腺癌。

所以,如果能够针对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糖尿病患者,定期复查跟踪,是最理想的预防方式。

那么如果进行胰腺癌的治疗,动手术的话,对患者的糖尿病有影响吗?根据临床的情况来看,切除胰腺头部的胰腺癌患者,有三成术后糖尿病消失,四成维持不变,另外三成则有可能变严重,但是问题在于无法预知患者手术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只不过,如果病人的糖尿病是胰腺癌造成,术后糖尿病消失的机会比较高,但有些人本来没有糖尿病,因为切除了部分胰脏,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反而手术后会引起糖尿病。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荆山浮屠话健康

如果觉得《胰腺癌为何发现多为晚期?高危人群有哪些?跟糖尿病有关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