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康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肾康网 > 一味药治心烦 交通心肾养心脾可解多梦

一味药治心烦 交通心肾养心脾可解多梦

时间:2024-04-03 19:50:40

相关推荐

心肾不交证 多由肾水亏,心火亢,或心火独亢于上,肾水寒凝于下所致的心肾水火既济失调所表现的证候。心脾两虚证 多由血液失去过多,或生成不足导致心血虚 ; 劳伤思虑,损伤脾气而出现的心血亏损,脾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

心肾不交:热病后期,损伤肾阴 ; 或久病重病,消耗肾阴 ; 或房室不节,劫夺肾精,' 用力过度,入房汗出,则伤肾。'' 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伤肾 ' ( 《灵枢经》 ) 。均能导致肾水不足,若五志过极,郁而化火 ; 或外感热邪,心火独亢于上,不能下温肾水,则肾水寒凝于下。

心脾两虚:急性或慢性出血,或消耗性疾病使血液丢失过多,或后天脾胃虚弱,血液化生不足,则易致心血不足 ; 劳倦思虑过度,或病久失于调理,则易损伤脾气,正如张景岳所说 ' 脾胃之伤于外者,惟劳倦最能伤脾,脾伤则表里相通,而胃受其困者为甚。胃脾之伤于内者,惟思忧忿怒最为伤心,心伤则母子相关而化原隔绝者为甚。'

鉴别要点:

心肾不交证与心脾两虚证,就其临床表现而言,均具备心悸失眠,健忘头晕,体倦,脉细等共同症状,但前者的心悸失眠一症,系心火亢盛,扰乱心神所致 ; 后者的心悸失眠之症,是由心血不足,心神失养使然。故前者多有烦扰不宁之象,后者多有虚损的症状。

心肾不交证,通常以两组症状为主,一组为心火亢于上的症状:心烦失眠,心悸不宁 ; 一组为肾水亏于下症状:腰膝酸软,遗精发堕,健忘,头晕,耳鸣,并伴有明显的阴虚火旺证候:咽干体倦,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心脾两虚证亦是以两组症状为主,一组为心血不足证:失眠多梦,眩晕健忘,心悸怔忡 ; 一组为脾气虚弱证:面色少华,腹胀腹泻,饮食减少,疲乏无力,神倦懒言,舌质淡嫩,苔白,脉细弱。并伴有气虚不能统摄血液的出血证:便血崩漏及皮下出血,此外,若心火独亢于上,不能下温肾水,还会出现上热下寒证。而心脾两虚证无明显的寒热症状。尽管心肾不交证与心脾两虚证都有心动不宁和神志的改变,但前者常伴有肾精不足和阴虚火旺的证候,后者常伴有脾虚消化功能减退和气血两虚的证候。此为二者的主要鉴别点。

心肾不交证与心脾两虚证,就其病机病势而言。前者以心火独亢,心神不宁,肾水下亏,脑失所养及阴虚火旺为病机特点,后者以心血不足,心神失养,脾气虚弱,运化功能减退,以及气不摄血,气血两亏为病机特点。二者病位均在心,故均有心神失常的表现,前者病位在心肾,后者病位在心脾。前者有心火独亢和肾水下亏的证候,为本虚标实证,后者有心血不足和脾气虚弱的证候,为虚证,以气血两虚为主。心肾不交证,每因肾阳不足,阳虚水泛,上凌于心而出现水气凌心证,或心阳不振不能下温于肾,肾水寒凝的腰膝下肢酸困发凉。心脾两虚证,若因脾虚水泛,聚湿成痰,常易出现痰迷心窍证和水气凌心证。

心肾不交证和心脾两虚证,就其病因病史而言,前者多因病久、房劳伤肾,或情志郁而化火,故可有平素情志过激、心火盛的病史,后者多因心脾气血不足所致,故平素多有忧思愁虑或血液慢性损耗的病史。

心肾不交证,治疗应交通心肾,滋阴降火,方用黄连阿胶汤加减 ( 《伤寒论》 ) ,正如陈士铎所云:' 人病心惊不安,或夜卧不睡者,人以为心之病也,谁知非心病也,肾病也。欲安心者,当治肾。' 心脾两虚证治疗宜养心安神,健脾益气,方用归脾汤加减 ( 《济生方》 ) ,' 治健忘,怔忡者,多主心血不足,精神亏欠,皆用四物汤……归脾汤 ' ( 《医学入门 · 万病衡要》 ) ,此中要点为辩证清楚。

内容来自ZAKER新闻

如果觉得《一味药治心烦 交通心肾养心脾可解多梦》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