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康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肾康网 > 吴茱萸付脾肾阳虚方:每天一味中药

吴茱萸付脾肾阳虚方:每天一味中药

时间:2024-03-28 07:23:03

相关推荐

“每天一味中药-吴茱萸脾肾阳虚方”是一种针对脾肾阳虚体质的中药方剂。该方以吴茱萸、付茶、肉桂等中药为主要成分,配伍调和而成。脾肾阳虚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体质类型,主要表现为畏寒怕冷、腰膝酸软、精神疲乏等症状。吴茱萸付脾肾阳虚方通过温补脾肾,益气养血的作用,调理体内阴阳平衡,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该方具有温补肾阳、健脾益气、固精止遗的功效,适用于脾肾阳虚型的虚寒体质者。每天一味中药-吴茱萸付脾肾阳虚方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也是传统中医药调理体质、增强免疫力的有效处方之一。

1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 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石虎 Euodia rutaecarpa ( Juss. ) 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 或疏毛吴茱萸 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bodinieri (Dode) Huang 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2相关名

吴萸、吴芋、吴椒、吴茱萸、淡茱萸、淡吴芋、搜筵、越椒、吴于、食茱萸、开口茱萸、吴椒、米辣子、茶辣、吴芋子

3产地

主产于贵州、广西等省区,多系栽培。

4采收加工

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

5性状鉴别

本品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mm。表面暗黄绿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残留被有黄色茸毛的果梗。质硬而脆,横切面可见子房5室,每室有淡黄色种子1粒。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饮片 制吴茱萸

吴茱萸付脾肾阳虚方:每天一味中药

形如吴茱萸, 表面棕褐色至暗褐色。

6性味归经

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经。

7性能特点

本品辛热香散,苦降而燥,入肝、脾、胃经,有小毒而力较强。 既善温中散寒止痛,又能疏肝下气,还能燥湿助阳而止泻,不但是治中寒肝逆或寒郁肝脉诸痛之佳品,而且是治经寒痛经、寒湿脚气及虚寒泄泻之要药。

8功效

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止泻。

9功效助记

注释:

1、记忆技巧:寒湿痛,肝气泻

2、助记:《鹿鼎记2神龙教》剧中话说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被建宁公主阉割成太监,寒湿痛交杂,肝气泻,都不是男人了,真歹毒。

3、【功效】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止泻

10主治病证

(1)中寒肝逆之头痛、吐涎沫。

(2)寒湿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之腹胀、困闷欲死。

(3)寒疝腹痛,经寒痛经。

(4)呕吐吞酸。

(5)虚寒腹痛泄泻。

11配伍

吴茱萸 配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吴茱萸性热,功善温阳散寒燥湿;补骨脂性温,功善温脾肾而止泻;五味子性温,功善滋肾涩肠止泻;肉豆蔻性温,功善温中行气、涩肠止泻。 四药相合,既温补脾肾之阳,又涩肠止泻,还散寒燥湿和中,治脾肾阳虚之久泻每用。

12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g; 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13使用注意

本品辛热燥烈有小毒,易损气动火,故不宜多服久服,阴虚有热者忌服。

14故事

关于吴茱萸,民间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春秋战国时代,吴茱萸原生长在吴国,称为吴萸。有一年,吴国将吴萸作为贡品进献给楚国,楚王见了大为不悦,不听吴臣解释,将其赶了出去。幸亏楚国有位精通医道的朱大夫追去留下了吴萸,并种在自家的院子里。一日,楚王受寒而旧病复发,胃疼难忍,诸药无效。此时,朱大夫将吴萸煎汤治好了楚王的病。当楚王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前往吴国道歉,并号召楚国广为种植吴萸。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朱大夫的功劳,楚王把吴萸更名为吴茱萸。

如果觉得《吴茱萸付脾肾阳虚方:每天一味中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